2024《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想想当初拿到这部书时,我看到了作者写书的初衷:写一本好看的历史书。怀着无限美好的希望扎进书里,没有想到,作者的笔触却能如此长久的延续,而且触角那么深刻,让我这样一个不喜欢读史书的人也读得津津有味。让我感受到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力量,让我们能在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中,从那些人那些事中了解到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面向未来思考如何做好政协经农委工作的实践和创新。

作者当年明月,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自1344年黄河泛滥,到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朝覆灭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精彩的明朝历史。正如作者所说:历史本身是很精彩的。历史中的每一个人本身也是非常精彩的。那些精彩的人物与事件依然历历在目,每一个身影,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有的使我捧腹大笑,有的又让我深深地敬佩、感慨、叹息。

那些年,民不聊生之际,一位大人物出场了,他就是朱元璋。可是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的样子长得并不讨喜,用今天的话说,这个人的相貌是地包天,下巴突出,更奇特的是,他的额头也是向前凸出的,具体形状大概类似独门兵器月牙铲,上下凸,中间凹。朱元璋虽然也是明朝一位优秀的皇帝,但是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他的儿子---朱棣,朱棣是长得比较帅的,他出生在战火纷飞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他的文化程度---半文盲,可就是这样一个社会青年,在用武力得到皇帝的宝座后,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极有成就的皇帝。他平定天下,修成《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他建的城市下水道系统至今还在使用〕,沟通南洋〔郑和下西洋〕,平定安南,打压蒙古。可是,在他的子孙后代里,明朝的16位皇帝里,不只有明君,也有不少昏君,有最软弱的皇帝朱见深,宠爱万贵妃;最贪玩的皇帝朱厚照,喜欢养豹子;命运最曲折的皇帝朱祁镇,曾经被俘,两次当皇帝……还有一个木匠朱由校。最可叹的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很勤勉,却无可奈何在亡国之际砍断女儿手臂,上吊于煤山〔今北京景山〕,发出“诸臣误我〞的感叹,然而奈何“大明天下亡于其手〞!明朝历史曲折起伏,最后由于故步自封、闭关锁国而导致落后。回首现在,这与我们国家一直坚守的改革开放、强国富民形成鲜明对比,与我们人的宽阔胸襟形成鲜明对比。在读历史的过程中更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波涛正把一个自信、开放、强大的中国推向更大胜利彼岸的力量。

在明朝,有很多铮铮铁骨的国之栋梁,大明江山在风雨飘摇中才得以延续300年,比如刘基、姚广孝、杨士奇、徐有贞、杨廷和、李东阳、海瑞、钱谦益、于谦、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在这些人里,我最敬佩的是于谦。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群臣主降,生死存亡之际,于谦迈出了挽救国家的第—步,他很强硬地怒斥了建议南迁之人,接受了防守北京的重任。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他身居高位,从不滥用权力,清廉正直。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可是他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坚持着自己的操守。被徐有贞的“意欲〞阴谋陷害杀害后,于谦的一首《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假设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宛如他一生的写照被人们传诵!看现在,我们政协在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同时,还有很多领导深入大化工业园区、深入乡镇村组,为项目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健康县城、为政府化债等各项工作竭尽全力。这既是这种无私奉献、清廉正直文化基因的传承,更是我们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传承历史、守正创新的新作为、新担当。

明朝还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方孝孺、宋濂、王阳明、解缙、唐伯虎、李时珍、徐霞客、黄宗羲。其中,我以前对王阳明一直存在误解。开展“书香政协〞活动以来,读了书,和同事们讨论后,我才意识到我对王阳明的认识有偏差。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先生是智慧的化身,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生于富贵人家,父亲是状元。为了寻找他的理想与抱负,他一生颠沛流离,创建了心学,又以毕生所学所悟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宁王叛乱的时候,他白手起家,用他仅有的一个小小的身份,用他格物穷理换来的“知行合一〞,用他不服输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心,平定了南昌,平定了江西,平定了京城,平定了大明朝的叛乱。多少次他遇上了绝路,却都可以绝境逢生。他本可以放弃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享受轻松闲静的生活,但是他没有。智慧与良知在他身上、在为国为民的瞬间相辅相成,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在临终之际,他的弟子聚在他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千言万语一句话,此心一片可对月。

明朝还有一首著

文档评论(0)

134****4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