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输导模式.docxVIP

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输导模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6卷第1期2012年2月Vol.36No.1Feb.2012大庆石油学

第36卷第1期2012年2月

Vol.36No.1Feb.2012

·31·

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输导模式

尚晓庆1,2,刘洛夫1.2,高小跃1.2,姜振学1,2,刘国东1,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摘要:成藏期输导体系的演化模式及有效性验证是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断裂活动期和断层性质、砂体连通性和物性、不整合面上下地层接触及岩性配置关系,研究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综合运用QGF、QGF-E及甾烷C2aβ/(aa+)、三环萜烷/17(a)-藿烷等地球化学参数识别油气运移通道和运移方向,验证输导体系的有效性.在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和有效性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的输导模式.结果表明:成藏早期位于研究区南部依南地区的主要输导体系类型为不整合面一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以输导层输导为主、盐下油源断层及不整合面输导为辅;北部依深地区在成藏早期主要输导体系为盐下油源断裂一不整合面一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为穿盐断层,油气先沿断层向上部层系调整,后沿通天断层断至地表散失.不同地区、不同成藏期的输导体的差异形成现今北部贫化而南部富集的油气分布格局.

关键词:输导体系演化;输导模式;地化示踪;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库车拗陷;塔里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891(2012)01-0031-10

0引言

输导体系是连接烃源岩和圈闭的“桥梁”和“纽带”,输导体系的组合方式及其演化决定油气在何时、向何处运移,是成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人们主要通过物理模拟[1-2]、数值模拟[3]、野外露头观察等方法进行输导体系微观特征的精细刻画[4-6]和优势运移通道的研究[2.7].受构造演化、沉积成岩演化和流体动力演化影响,成藏期内输导体系的组合方式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含油气系统内,输导体系只有在时空上匹配,才能形成工业油气聚集.目前对于输导体系的演化研究较少且仅限于推断,其有效性缺乏地球化学证据的验证.由于流体一岩石相互作用造成沿油气运移方向具有地色层效应和分馏效应,可以据此采用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方法识别运移通道和方向.

如EnglandWA等运用原油物性、气油比、成熟度参数等示踪运移通道和方向[8];LIULF等采用含氮化合物指示油气运移方向9;王铁冠等指出烷基二苯并噻吩可用于遭受生物降解、高成熟度凝析油的油气运移示踪[10];Lisk和Liu等采用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技术识别古油水界面和古油气充注;曹剑等采用胶结物MnO的含量等无机地球化学指标指示运移方向[];Hood等指出与油气运移相关的流体具有富Mg的特征.地球化学指标具有一定的应用条件和多解性,目前研究多用单一指标进行.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具有多套烃源岩、多期成藏、构造复杂的特点,对成藏期不同的构造部位输导体系的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认识不清楚,影响预测油气藏的准确性.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研究区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组合特征,确定成藏期输导体系的演化,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建立输导模式,明确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这对指导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收稿日期:2011-11-14;编辑:任志平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3-00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prp2009-02)

作者简介:尚晓庆(1984-),女,博士生,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质方面的研究.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6卷2012年

·32·

1区域概况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位于库车拗陷东部,面积为2.1×103km2,西与克拉苏构造带相邻,南与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和阳霞凹陷相接,是一个逆冲推覆带(见图1).烃源岩为三叠系、侏罗系源岩,储集层为下侏罗统阳霞组和阿合组,储集砂体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区域盖层为新近系吉迪克组膏泥岩层.以F3断层为界,研究区进一步划分为北部的依深地区和南部的依南地区.目前已在研究区南部侏罗系发现YN2气藏,

文档评论(0)

与您共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我的文档主要集中的行业是石油化工和安全生产,从事石油化工行业并且取得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资格。精通炼油工艺方面的工艺、安全、设备。希望通过平台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