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自主创新重要产品
自主创新重要产
品
抗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
DR-OBM
王建华王立辉杨海军闫丽丽李龙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摘要:油基钻井液广泛用于高温高压深井、大斜度定向井、大位移水平井和超强水敏等各种复杂地层,能有效减少井下复杂情况发生,保护储层。抗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DR-OBM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处理剂包括有机土、主(辅)乳化剂、降滤失剂和纳米封堵剂,研发了包括3类不同基础油(柴油、白油和气制油)的油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最高密度可达2.6g/cm3,抗温达200℃,破乳电压大于1000V,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替代了进口产品。在塔里木深井和涪陵、长宁、黄金坝等页岩气地区现场应用,油基钻井液体系稳定,携岩和封堵能力强,井径规则,起下钻和下套管顺利,钻速明显提高,钻井周期平均缩短15~20d。
关键词:油基钻井液;高温高密度深井;乳化剂;降滤失剂;纳米封堵剂
DOI:10.3969/j.issn:1002-302x.2015.z1.016
中图分类号:TE254文献标识码:A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深井数量、平均钻井深度逐年增加,深井、超深井所钻遇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面对山前高陡构造、巨厚复合盐膏层、多压力系统地层等复杂情况,钻井液技术面临着极大的技术瓶颈亟待解决1-2,对钻井液提出了新挑战。油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抗温性,是高温深井的首选。目前,塔里木山前构造巨厚盐膏层和储层主要采用国外油基钻井液钻进,研发出抗高温、高密度的油基钻井液,有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国内油基钻井液技术水平13-51。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基钻井液核心处理剂,包括有机土、主(辅)乳化剂、降滤失剂和纳米封堵剂,形成了抗高温、高密度的油基钻井液,最高密度可达2.6g/cm3,抗温达200℃,破乳电压大于1000V,兼顾了之前油基钻井液不能同时兼顾密度和温度的问题,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技术相当。
1油基钻井液核心处理剂的研发
抗高温主乳化剂:采用脂肪酸与复合胺生成油酸酰胺,在反应后期再加入不同相对分子量较小的酸继续反应,得到性能稳定的产品,解决乳化剂在高温条
件下的不稳定问题,抗温达200℃。
抗高温辅乳化剂:以脂肪酸和醇胺为原料,合成一种烷醇酰胺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上亲水端有2个羟基和1个酰胺基,兼有乳化和润湿功能,对于高密度流变性控制效果好,抗温达200℃。
抗高温有机土:采用提纯钠化膨润土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二次插层,提高了有机土的高温稳定性,抗温达200℃。
抗高温降滤失剂:以腐殖酸为原料,采用有机胺对其亲油改性,合成了一种油基钻井液用的降滤失剂,抗温达200℃。
抗高温纳米封堵剂: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物合成纳米聚合物封堵剂,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能明显提高钻井液封堵效率,抗温达260℃,国内外首创。
2抗高温、高密度柴油基钻井液综合性
能评价
通过对主(辅)乳化剂、降滤失剂加量的优化,形成一套适用于深井盐膏层钻进的抗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其基本配方及性能见表1。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复杂油气藏优快钻井技术研究”(编号:2012E-34-13)
获奖情况:“油基/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研制与应用”2013年获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作者简介:王建华,1981年生,2008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钻井液与储层保护工作。电话:010E-mail:wjhdri@
56石油科技论坛·2015年增刊
王建华等:抗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DR-OBM
表1抗高温、高密度柴油基钻井液体系着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沉降稳定性。
优选配方
性能评价
原料
配比
参数
性能
基础油(m3)
0.32~0.36
密度(g/cm3)
1.5~2.6
水(m3)
0.08~0.04
温度(℃)
150~200
主乳化剂(kg/m3)
15~25
塑性黏度(mPa·s)
20~65
(50℃时)
辅乳化剂(kg/m3)
15~25
屈服值(Pa)
5~20
有机土(kg/m3)
6~12
初切力/终切力
(Pa/Pa)
3~20
降滤失剂(kg/m3)
20~25
油水比
80:20~95:5
氯化钙(kg/m3)
18~40
高温(高压)滤失量(mL)
≤10
石灰(kg/m3)
12
电稳定性(V)
≥1000
2.1不同密度
固定油水比为90:10,评价钻井液体系在2.0g/cm3、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