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202402授课老师:陈渊建筑力学与结构分析建筑工程学院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的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与普通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相同。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净间距应根据浇筑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及钢筋锚固等要求确定。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其公称直径的2.5倍和混凝土最大粗骨料粒径的1.25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热处理钢筋及钢丝,不应小于15mm;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当混凝土振捣密实性具有可靠保证时,净间距可放宽为最大粗骨料粒径的1.0倍。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的构造措施(1)单根配置的预应力筋,其端部宜设置长度不小于150mm且不小于4圈的螺旋筋;当有可靠经验时,也可利用支座垫板上的插筋代替螺旋筋,插筋数量不应小于4根,其长度不宜小于120mm。螺旋钢筋圈支座垫板插筋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的构造措施(2)分散布置的多根预应力筋,在构件端部10d,且不小于100mm范围内应设置3~5片与预应力筋垂直的钢筋网。(3)采用预应力钢丝配筋的薄板,在板端100mm范围内适当加密横向钢筋网。(4)槽形板类构件,应在构件端部100mm范围内沿构件板面设置附加横向钢筋,其数量不应少于2根。钢筋网片薄板端部构造配筋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T形或I形截面的受弯构件,上下腋脚之间的腹板高度,当腹板内有竖向预应力筋时,不宜大于腹板厚度20倍;当无竖向预应力筋时,不宜大于腹板厚度的15倍;腹板厚度不应小于140mm。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预留孔道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制构件中孔道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倍孔道直径,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和50mm中的较大值,一排孔道难以布下全部预应力筋时可布置多排孔道;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不宜小于30mm,且不宜小于孔道直径的50%。现浇混凝土梁中预留孔道在竖直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1.5倍孔道外径,且不应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使用插入式震动器捣实混凝土时水平净距不宜小于80mm。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预留孔道应符合下列规定:裂缝控制等级为一、二级的梁,从孔道外壁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梁底不宜小于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梁,梁底、梁侧分别不宜小于60mm和50mm。预留孔道的内径应比预应力束外径及需穿过孔道的连接器外径大10mm~20mm,且孔道的截面积宜为穿入预应力束截面积的(3~4)倍。梁端预应力筋孔道的间距应根据锚具尺寸,千斤顶尺寸,预应力筋布置及局部承压等因素确定。锚具下的承压垫板净距应不小于20mm;锚具下承压钢板边缘至构件边缘距离应不小于40mm。在现浇楼板中采用扁形锚具体系时,穿过每个预留孔道的预应力筋数量宜为3~5根;在常用荷载情况下,孔道在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超过8倍板厚及1.5m中的较大值。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筋孔道两端应设排气孔。单跨梁的灌浆孔宜设置在跨中处,也可设置在梁端,多跨连续梁宜在中支座处增设。灌浆孔间距对抽拔管不宜大于12m,对波纹管不宜大于30m。曲线孔道高差大于0.5m时,应在孔道的每个峰顶处设置泌水管,泌水管伸出梁面高度不宜小于0.5m。泌水管可兼作灌浆管使用。
感谢观看授课老师:陈渊建筑工程学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