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52.docVIP

2024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5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52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总分栏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嘉兴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

①统一事业的完成。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克伦威尔在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同掌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

①克伦威尔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至议会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原则④克伦威尔以此建立了个人独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揭示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并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辩证关系,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权政权的历史任务。由此可见,这一著作

A.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提出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原理

C.指导了法国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

D.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

4、隋唐时期在秦汉“大一统”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天下一家”思想。唐太宗认为“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这一思想的产生。

①是各民族长期交融的结果。

②体现了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③有利于三省六部制度完善。

④说明当时世界意识的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关于夏商西周的时代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石并用,生产力相对落后

B.王位世袭制已经逐步确立

C.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官学居主导地位,私学出现

6、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出:城邦对公民的教育应分为两个阶段,先进行大众的教育以培养公民良好的心性品德和各种技能;再进行精英的教育以培养出能运用理性把握最高的善的理念来维护国家的优秀的统治者。由此可推知,柏拉图

A.推崇罗马共和制度

B.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

C.注重提升民众素养

D.反对雅典直接民主制

7、亚里斯多德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接近了唯物主义”。以下能反映亚里斯多德“接近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人的责任要我们更加尊重真理

B.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C.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D.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

8、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A.正确

B.错误

9、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A.正确

B.错误

10、“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评卷人

得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

1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陆贽(754—805年);唐代政治家。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

针对德宗的“国家兴衰皆由天命”的思想;陆贽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由于天命是荒谬的,得出了“天命在人”的结论;又进一步阐发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思想,反复强调人心的作用。针对藩镇割据的局面,他吸取了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所阐述的加强皇权集权的思想,要求加强关中实力以巩固皇权,逐渐削弱藩镇势力。关于吏治,提出了“求才贵广,考课贵精”的重要原则;他还十分赞赏唐太宗从谏如流的政治风度,认为只有虚受广纳,勤与接下,才能使下情上达,上情下知,君臣一致,政权巩固。这些主张虽未能完全被采纳,但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陆贽的政治主张。

1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秉忠(1216-1274年);邢州人,1248年辅佐忽必烈。燕京发展到元朝时已经缮成为我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刘秉忠认为定都燕京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刘秉忠对新城的地址做了非常精密的测量,不仅利用了新城的自然条件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该地区内部的太液池、积水潭和高粱河等天然水系。他对都城的布局主要分为以下三重:新城的核心是大内也就是帝王的宫殿所在,帝王的宫殿作为中心。然后从这个中心作为中轴线,第二层是皇

文档评论(0)

LH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K[KL]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