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单项选择题(教师版).docxVIP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单项选择题(教师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贤良方正与贤良文学,为察举特科,皆始于汉文帝,顾名思义,方正重在德行,文学重在文章,方正与文学之前都加贤良。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确立 B.黄老之学难以适应现实

C.地方吏治得到有效改善 D.官员选拔注重个人品德

【答案】D

【解析】根据“方正重在德行,文学重在文章,方正与文学之前都加贤良。”可得出在官员选拔方面强调官员的德行,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学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与黄老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选官,没有体现地方治理,排除C项。故选D项。

2.史载,公元前143年,西汉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6年时间过去了,各地并不重视,有的郡甚至一个都不举。这说明

A.西汉前期人才匮乏 B.贵族政治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C.儒学独尊尚待时日 D.豪强世族控制着选拔用人权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公元前143年,西汉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6年时间过去了,各地并不重视,有的郡甚至一个都不举”可知,西汉推行的以孝廉为标准的察举制成效不大。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沿袭了前代的选官制度,贵族具有选官优势。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以品行和才学,尤其是孝廉为主要选官标准,这就损害贵族的利益,遭到抵制,使得察举制成效不大。这说明当时贵族政治的影响力仍然很大,B项正确;“人才匮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与儒学独尊无关,排除C项;汉武帝时,豪强世族没有完全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3.汉景帝末年,桑弘羊以“精于心算”而特拔入宫,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先后推行一系列重要经济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现象说明

A.唯才是举是选官的基本原则 B.选官方式取决于统治需要

C.澄清吏治是选官的主要目的 D.察举制已丧失了选官功能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信息“桑弘羊以‘精于心算’而特拔入宫,先后推行一系列重要经济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拔桑弘羊当官是为了满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与选官的基本原则无关,排除A项;中国古代选官是为了满足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澄清吏治,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察举制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汉光武帝一改西汉以外戚为中朝官员首领的惯例,大胆任用宦官担任内朝的高官。这一做法被东汉的多位君主借鉴。东汉皇帝调整中朝旨在

A.加强皇权以巩固统治 B.消除外戚篡权的风险

C.提高宦官的政治地位 D.建立分权制衡的机制

【答案】A

【解析】汉光武帝任用宦官担任内朝的高官,旨在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皇权,A项正确;消除外戚篡权的风险说法错误,排除B项;提高宦官的政治地位不是东汉皇帝调整中朝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

题组B能力提升练

1.(2022·广西广西·模拟预测)如图为战国——汉武帝时期农牧界线变迁图,界限以北为游牧区,以南为农耕区。农牧界线的变更说明

A.农业生产技术的大发展 B.游牧民族完成了封建化

C.民族交融方式的多样化 D.政局变动推动边疆开发

【答案】D

【解析】依据变迁图表明农牧界线向北迁移,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三次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大片区域,并设立四郡加强管辖,从而推动了北方游牧区转变为农耕区,说明政局变动推动边疆开发,D项正确;突破性向无法得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游牧民族完成了封建化表述太过绝对,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图片信息无法得出民族交融方式是否多样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宋朝经筵逐步走向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时说:“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经筵”制度的形成

A.使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

B.得益于宰相地位的提高

C.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

D.扩大了古代教育的对象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可知,经筵制度的形成有利于督促皇帝对品德和功绩的重视,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C项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宰相地位的提高与经筵制度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经筵制度是对古代皇帝的教育,无法扩大古代教育的对象,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江苏江苏·模拟预测)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