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两袋玉米面报恩半世纪
王金晶,胡晓东
俗话说:受恩容易知恩难,知恩容易感恩难,感恩容易报恩难。在和田,有一位七旬老人,为了报答20公斤玉米面的恩情,47年无悔付出,用行动诠释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意义。
陷入困境村民伸援手
1970年3月底,立春已近2个月,但冬姑娘依然恋恋不舍,不愿离去。一天傍晚,皮山县国营牧场干部郝向荣刚回到家中,与怀有身孕的妻子和3个子女一起坐在火炉旁烤火,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还没等郝向荣的妻子回过神,郝向荣就被冲进来的几个人带走了。由于事发突然,又不知郝向荣何时能回来,没过几天,郝向荣的妻子和3个孩子就断粮了,生活陷入困境,在那个年代,各家口粮都很紧张。就在这时,邻村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的磨面匠喀迪尔·卓亚知道郝向荣家的情况后,先后节省出20公斤玉米,磨成玉米面分2次给郝向荣家送去,解决了他妻儿的燃眉之急。而喀迪尔自己家也有7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需要粮食,还有1个出生不久嗷嗷待哺的孩子。
35天后,事情有了转机。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郝向荣被无罪释放,并且恢复了干部身份。得知喀迪尔在家中极度困难时毫不犹豫施以援手,郝向荣深受感动,将这份恩情铭记在心,回报在行动上。
感恩于心报恩于行
1956年,14岁的郝向荣和母亲从河南老家来到新疆,与当时在皮山县桑株乡担任公安大队大队长的父亲团聚。1958年,根据组织安排,郝向荣进入皮山县乔达乡国营牧场工作。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很快被提任为副场长,不久后又被提任为场长。父母看到他的工作成绩很欣慰,退休后放心地回了河南老家,把郝向荣留在了皮山。
郝向荣早已把皮山当作第二故乡,把周围的乡亲视为自己的亲人,互敬互爱地在一起工作、生活。“大家都很友好、各民族之间都很团结,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喀迪尔愿意帮助我的家人。”郝向荣回忆说。在喀迪尔帮助郝向荣的家人前,他们之间并不太熟悉。
知恩就要报恩,郝向荣把感恩之情化为行动。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自己家人吃玉米面,将省出的白面、大米送到喀迪尔家。
郝向荣了解到喀迪尔家有21口人,但老的老、小的小,家中缺乏劳动力,干农活完全靠人工,耕种17亩地十分辛苦。郝向荣暗下决心,宁让自己和家人苦一点也要帮喀迪尔家买下地干活的马和牛。
那时郝向荣每月工资41.07元,妻子在乡上当老师,每个月工资只有28.6元,却用2年时间攒钱为喀迪尔家花150元买了1匹马,后来又花200元买了1头牛。一家人省吃俭用、过紧日子,又攒下650元为喀迪尔家买了52只羊,帮助发展养殖业,还将自家的10亩西瓜地无偿赠与喀迪尔家耕种,希望能改善喀迪尔家的经济状况。
1974年6月,喀迪尔的妻子因病去世。同年9月,喀迪尔又身患重病。郝向荣将喀迪尔接到家中,并带喀迪尔就医,悉心照顾喀迪尔的生活起居,9天后,喀迪尔的病情就康复了。
可没想到,喀迪尔回到家2个月后却传出噩耗,赶巴扎时喀迪尔从乘坐的马车上摔下,生命垂危。郝向荣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喀迪尔家。在弥留之际,喀迪尔拉着郝向荣的手,请郝向荣帮助照顾当年只有4岁的小儿子阿卜拉·喀迪尔。郝向荣含泪答应了喀迪尔的托付,并承诺会把阿卜拉当成亲儿子一样对待。
为承诺坚守近半个世纪
俗话说:善始容易,善终难。但郝向荣为了兑现对喀迪尔的承诺,近半个世纪以来,对阿卜拉的照顾甚至超过对自己的儿女。
喀迪尔去世后,他的7个孩子生活都能自立,只有小儿子阿卜拉寄养在喀迪尔的弟弟家中。尽管阿卜拉没有和郝向荣在一起生活,但郝向荣一有时间就会去看望阿卜拉,有好吃的、好玩的不是拿回家,而是直接拿去给阿卜拉。
郝向荣经常忙于工作,又一心照顾阿卜拉,相比却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4个孩子,那时妻子工作也忙,夫妻俩一商量便狠心将大女儿送回河南老家寄养。
提起往事,郝向荣心里至今还满是愧疚。“我对妻子和子女亏欠太多,当年把大女儿送回河南老家时,由于大女儿从小在新疆长大不会说河南方言,父母又不在身边,常受同学欺负。5年后,家里条件稍好一些了,我们又把大女儿接回身边,可发现,大女儿和我们的感情疏远了。在学校她说着一口河南方言,其他同学听不懂,也不愿意和她玩……”说着说着,郝向荣哽咽了。
“不过让我欣慰的是,阿卜拉现在生活上不算富裕,但他是一个老实本分、让我放心的好孩子。”
郝向荣的子女成年后,先后去了和田市工作,2000年,郝向荣退休后,儿女们想将郝向荣接到和田市养老,都被拒绝了,他在为阿卜拉的终身大事操着心。2001年,郝向荣和妻子代表阿卜拉的父母到皮山姑娘努尔妮萨·阿不杜卡迪尔家提亲,并为阿卜拉操办了热闹的婚礼。那之后,郝向荣和妻子才搬到了和田市的子女身边。
但郝向荣一刻都没有忘记照顾阿卜拉的承诺,阿卜拉有什么事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找郝向荣。只要阿卜拉开口,郝向荣都会尽快从200公里外的和田市赶到村里给阿卜拉送钱、送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6届二等奖 人物通讯 一对80后“羊倌”的辩证人生观.doc
- 26届三等奖 四合院里私挖18米深地下室致塌陷.doc
- 27-3 文字消息 角度 独家报道 引江济淮为候鸟调整方案.doc
- 27-3 文字消息 角度 新 我市公布首批11个“蜗牛奖”事项.doc
- 27届二等奖 事件通讯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迈上新台阶.doc
- 27届二等奖 探秘“墨子号”.doc
- 27届三等奖 《更路簿》: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doc
- 28-2 工作通讯 共享单车停放难倒13条热线.doc
- 28-2 工作通讯 一只羊的“诞生史”——我省培育高山美利奴羊的阶梯式创新之路.doc
- 28-2 文字消息 结尾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