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胃肠高营养的护理汇报人:xxx20xx-03-19REPORTING
目录胃肠高营养概述胃肠高营养护理原则胃肠高营养护理操作规范胃肠高营养护理注意事项胃肠高营养护理效果评价胃肠高营养护理健康教育
PART01胃肠高营养概述REPORTINGlogo
胃肠高营养是一种通过胃肠道提供高浓度营养物质的方法,旨在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定义补充或替代日常饮食中的营养成分,维持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目的定义与目的
适用于无法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患者,如严重创伤、手术、感染等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严重腹泻、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患者应禁用或慎用胃肠高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禁忌症适应症
肠内营养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提供营养物质,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提供营养物质,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在选择肠外营养时,需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营养途径选择
PART02胃肠高营养护理原则REPORTINGlogo
在配制、存放、输注高营养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无菌状态,防止细菌污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对配制高营养液的器具、输注管道及穿刺部位要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干燥。长期卧床或鼻饲患者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和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030201保持清洁卫生
确保营养均衡合理配制高营养液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高营养液,确保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适当。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高营养液的成分和用量,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胃肠外营养患者容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应注意补充。
高营养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电解质,输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和电解质水平,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钾等并发症。密切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病情,合理控制高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导致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控制输注速度和量加强患者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预防感染性并发症预防并发症
PART03胃肠高营养护理操作规范REPORTINGlogo
导管护理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适当材质、管径和长度的导管。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其滑脱、扭曲或打折,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轻柔拔除导管,观察患者反应及ju部情况。导管选择导管固定导管清洁导管拔除
营养液配制营养液输注营养液温度营养液保存营养液配制与输注操作规洁净环境下进行,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按照医嘱准确配制营养液。控制输注速度,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则,观察患者反应及耐受情况。保持营养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已开启的营养液应注明开启时间,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
并发症预防胃肠道并发症处理代谢性并发症处理感染性并发症处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风险。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应调整营养液配方、输注速度等,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如导管相关感染等,应立即更换导管或拔除导管,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PART04胃肠高营养护理注意事项REPORTINGlogo
定期冲洗导管,防止堵塞,确保营养液输注顺畅。保持导管通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敷料和消毒导管口,降低感染风险。防止感染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牵拉、扭曲和打折,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固定导管导管维护注意事项
03定期检查营养液质量定期检查营养液的质量,确保其无变质、无污染,符合输注要求。01控制输注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能力,合理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02保持营养液温度使用加温器或热水袋等保持营养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营养液输注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胃肠道症状和体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定期评估营养状况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营养液输注情况和护理措施等,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得到连续、有效的护理。做好记录与交接患者监测与评估注意事项
PART05胃肠高营养护理效果评价REPORTINGlogo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改善程度。体重变化定期监测患者体重,观察其变化趋势,以评估营养状况是否得到改善。营养摄入量评估记录患者每日膳食摄入量,包括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以评估营养摄入是否充足。营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