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十三章:贝氏体相变
钢中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转变的产物,这由钢的冷却转变图(“C曲线”或CCT曲
线)得知。其转变温度位于珠光体温度和马氏体转变温度之间,因此称为中温转变。这种转
变的动力学特征和产物的组织形态,兼有扩散型转变和非扩散型转变的特征,称为半扩散型
相变。
一般将具有一定过饱和度的α相和FeC组成的非层状组织称为贝氏体。
3
§13-1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
G
钢中过冷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必须满足:
ΔG=G-G≤0
Bγ
贝氏体转变属于半扩散型相变,除新相表面能Sσ外,还有母相与新相比容不同产生的应变
能和维持两相共格关系的弹性应变能εV,则贝氏体形成时系统自由能也可以表示为:
ΔG=VΔg+Sσ+εV≤0
v
与马氏体相变比较,贝氏体转变时碳的扩散降低了α相的过饱和含碳量,弹性应变能εV减
小;碳的脱溶使贝氏体与奥氏体的比容差降低,相变时由于体积变化引起的应变能减小,使
α相的自由能降低,新相与母相自由能差ΔG增加,相变驱动力增大,因此贝氏体转变开始
温度B在M之上。
ss
另外,与珠光体转变相比,贝氏体形成时α相的过饱和程度比珠光体α相的过饱和程度大,
新相与母相的弹性应变能εV比珠光体转变时的弹性应变能εV大,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B
s
在P之下。因此,贝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介于M和P之间。
sss
图13-2
§13-2贝氏体的组织形态
一、上贝氏体
过饱和的平行条状α相和夹于α相条间的断续条状FeC的混合物。形状如羽毛,又称羽毛
3
状贝氏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形核,沿晶界一侧或两侧向晶内长大。见图13-2。
(1)形成温度:中高碳钢350~550℃;又称高温贝氏体;形成温度低,α相条变薄,碳化物弥
散度增大,细化晶粒。
(2)亚结构:位错缠解。比板条马氏体低2~3个数量级,形成温度越低,位错密度越大。
(3)光镜下,α相呈条状或针状,少数呈椭圆状或矩形;电镜下清晰可见断续条状FeC分布
3
于α相条间,也可能分布在α相条内。
(4)C%增加,α相条增多、变薄,FeC量增加、变细,碳化物由粒状→链珠状→断续条状。
3
合金元素Si、Al、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抑制FeC析出,使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多。
3
二、下贝氏体
过饱和的片状α相和其内部沉淀的FeC的混合物。形状为针状、片状或竹叶状。各针状物
3
间有一定交角。碳化物细小、弥散,呈粒状和细片状排列成行,与α相长轴方向成55˚~65˚。
(1)形成温度:中高碳钢350℃~M;又称低温贝氏体。
s
(2)亚结构:缠解位错。比上贝氏体位错密度高,未发现孪晶。
(3)光镜下,α相呈暗黑色针状或片状,各针状有一定交角;电镜下清晰可见排列成行的粒
状或片状FeC分布于α相条内,与α相长轴方向交成55˚~60˚,也可能分布在α相条外。
3
(4)下贝氏体α相内含有过饱和C原子,其固溶量比上贝氏体高。上贝氏体的α相平行,下
贝氏体的α相有交角。
l双磨面金相分析——对同一试样的两个垂直表面进行金相观察,以分析组成物的立体形态。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二、贝氏体分类
关于贝氏体分类目前很难统一
(1)按光镜组织则以α相形貌为依据。α相成簇分布呈条状为上贝氏体;呈针状或片状为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