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陌上桑》原文赏析
《陌上桑》原文赏析
《陌上桑》原文赏析1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
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
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
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
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
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
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
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
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
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
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
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
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
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
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
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
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
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
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
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
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
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
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
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赏析: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
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
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
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
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
《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
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
串的戏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
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
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
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
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蜃
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
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
列不必严词拒绝。”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
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
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但这些其实都
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以二十不
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
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
至于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
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
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
情况,而曲成已说。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
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我们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
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
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