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接触网动态检测中受电弓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接触网动态检测结果可以反映弓网匹配的优劣,若要对不同弓网组合
进行比较,对检测结果进行更科学的评判,则需对引起检测差异性的因素进行深
入研究。由于实际运营场景较为庞杂,很难通过实验手段复现,因此现有弓网研
究多通过仿真或半实物仿真技术进行机理性探索。目前我国高速受电弓型号主要
有DSA250、DSA380、TSG19和CX系列,采用实验手段对DSA380型受电弓弓头模
态振型进行研究,掌握该参数可以有效规避弓网共振,提升弓网设计水平;利用
半实物半虚拟混合模拟方法,以DSA380型受电弓为对象,控制变量为简单链型
悬挂结构下的不同接触网参数,研究其对弓网接触力的影响。
关键词:接触网;动态检测;电弓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也不一致,
决定了高铁路网的特点。从早期的“四纵四横”到如今的“八纵八横”,除了形
成1、2、3h高铁出行圈外,也形成了跨越气候带的长大繁忙通道。为适应不同
地理气候特征,实现长期高可靠性运营环境,在不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接触网设
计来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西北大风区段,会采取偏重防风性能的接触网;在
沿海环境,考虑大风和高盐的自然环境侵蚀,在零部件材料选择方面会有特殊考
虑;而考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会优化选用速度等级,形成了同一条线路上
多种接触网结构的特点。同样,运行在繁忙主干线上的动车组也有众多车型,对
应配备不同形制的受电弓,因此形成了繁复的弓网匹配关系。
1受电弓结构特性与受力分析
除传递电能外,受电弓应具有的最基本性能是跟随性,该特性主要通过受电
弓的框架结构实现。所列3种受电弓均为单臂受电弓,这种设计可以减轻受电弓
质量且结构简单,但不同受电弓开口方向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会受到影响。CX系
列受电弓是单滑板,DSA380与TSG19都是双滑板,单滑板意味着更轻的弓头质量,
在受电弓运行过程中因振动而产生的惯性作用力也会减小。此外,CX系列受电弓
有主动控制系统,能够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接触网参数的变化来调整受电弓的静
态接触力,从而实现对弓网之间平稳接触压力的控制。
在弓网动态运行过程中,受电弓与接触线间的接触力P可由式(1)表示:
式中:P0为受电弓的静态接触力,N;Pm为受电弓框架铰接处的摩擦阻力,
是阻止受电弓运动的力,因此方向总是与受电弓运动方向相反;Pa为动态接触力
分力,由受电弓框架和弓头2部分在跟随接触线高度与弹性变化过程中产生,与
跨距、运行速度以及弓头视在质量都有关系;Pk为空气动力,理想情况下,其目
标值应与运行速度的平方有线性关系。在列车行进过程中,弓头总是沿着一定高
度做往复的上下运动,弓网接触力也在此过程中时刻发生变化。不同的受电弓设
计方案,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性,如CX系列受电弓具有主动控制功能,受电弓
静态力可自动调节,因而P0在动态运行过程中就成为1个变量,这种差异将会
显著影响动态检测的结果。
2接触网类型与特点
依据TB10009—2016《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和TB10621—20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1)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5300mm,最低点不宜小于5150mm,最
高点不宜大于6500mm;我国300~350km/h速度等级高铁接触线高度设计比较
统一,均为5300mm;200~250km/h速度等级高铁接触线高度设计值差异较大,
尤其是200km/h等级线路,设计值偏高,有大量6000mm和6400mm情况存
在。
(2)接触线在直线区段应按“之”字布置,拉出值宜采用200~300mm;我
国高铁接触网拉出值的布置在各速度等级都没有太大差异,主要采取±200、
±250、±300mm几个典型值。
(3)对于跨距,设计速度为250~350km/h线路,当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时,
推荐标准设计跨距为50m,最大跨距为55m;当采用弹性链型悬挂时,设计速
度为250km/h线路,推荐标准设计跨距为60m,最大跨距为65m;对于设计速
度为300~350km/h线路,推荐标准跨距为55m,最大跨距为60m。实际情况
中,对于300~350km/h线路,主要采用50m跨距,而速度等级更低的200~
250km/h线路也很少采用60~65m的大跨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化与吸收功能.ppt
- 医学课件:感染性心内膜炎完整版.ppt VIP
- 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 2023.10道德与法治练习答题卡(75分制).docx
- 2024秋国开《法律职业伦理》形考任务一至三答案.docx
- 【八省联考】首届新高考八省2025届高三“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政治01(16+4模式)-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01含答案及解析 - 副本.docx
- 2024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docx
- 扬州老城历史街区民居修缮导则.pdf VIP
- 苏少版九年级综合实践教案合集.doc
- 二氧化氯在禽流感防疫中的应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