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2年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分析与展望.pdfVIP

2022年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分析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年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分析与展望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推进落实,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结

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储能作为提升系

统灵活性的重要选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其中,电化学储能凭借其

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建设周期较短、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等优势,受到市场普遍

关注,成为未来主流的储能技术发展方向。

电化学储能是利用化学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储能技术及

措施。从技术路线看,可分为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硫电池等,

以技术经济性较为突出的锂离子电池为主流。从产业链看,可分为上游电池材料、

中游储能系统及集成、下游电力系统储能应用。

图1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全景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2021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

装机容量为5.51吉瓦,约占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容量的12%,同比增

长68.5%。CNESA在保守场景下预计,2021-2025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复合增

长率为57.4%,呈高速增长态势。

电化学储能的高速增长,不仅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受益于产业上

下游从技术到设备、从国内到海外的快速扩容。本文对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各

环节的市场格局、技术趋势等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产业未来发展,供参

考。

一、上游环节发展分析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

膜等。以电化学储能主流技术——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材料性能直接影响锂离

1

子电池各项性能指标,面对其他电池技术路线的兴起,目前亟需加速产品迭代;

负极材料同样是电池性能的关键决定因素,新型负极材料的规模化应用仍需解决

与其他锂电材料的匹配问题;电解液是电池四大主要原材料中技术最为成熟的品

种,其发展方向围绕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隔膜是四大材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组

件,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突破70%。

(一)正极材料

1.市场概况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达

40%以上,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

锂离子电池各项性能指标。主流正极材料包括磷酸铁锂、三元锂、钴酸锂、锰酸

锂等,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能、循环使用寿命、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

因此在储能领域应用更为广泛。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202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

出货量为113万吨,同比增长116%,市场规模达877.1亿元。其中,受储能市

场出货量快速增长影响(同比增长超110%),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48万

吨,同比增长258%,市场占比由24%上升至43%。业内预计,2022年我国正极材

料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

数据来源:GGII

图2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情况

2

2.市场格局

经过近十年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已形成了京津冀地区、长江

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三大产业基地,行业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南、东南部地

区,其中广东、浙江两省上市企业数量居前,二者占比之和接近50%。

业内各企业间产能悬殊,产品布局方向不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

厦门钨业、杉杉股份、容百科技和当升科技四家企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和

营业收入排名均位居业内前四位。

3.技术趋势

目前,我国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数量较多,需求旺盛,但市场布局主要集中在

低端产品上,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随着核心矿产原料价格飙升及实际应用中电

池过热问题频发,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下游企业纷纷推出燃料电池、半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兴技术路线,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不得不加速产品迭代。

提高能量密度仍然是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正极补锂、

掺硅和使用固液混合电解质等改进技术,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单体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77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