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三)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023秋?绵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进城”与“返乡”贯穿了百年中国乡土小说史。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剧,农民进城谋生已成为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他们困窘的城市生活境遇和坎坷的心路历程逐渐引起作家的关注,表现“返乡”的作品由此频繁出现。在刘庆邦2005年发表的小说《回家》里,农民工梁建明的儿子回乡后发现,乡村早已无法接纳他,在孤独的煎熬下,他只能再次离去。不难看出,这一时期乡土小说中塑造的返乡者形象,大多是城市的漂泊者、逃离者。这些旧式返乡者因为现实的困窘和精神的苦闷选择返乡,但故乡却再难成为他们的归宿。
新时代以来也涌现出了一批乡土小说,虽然也会书写乡村的衰弱以及农民在“进城”与“返乡”间的徘徊,但总体基调不再耽于对乡村前景无路的沮丧或对乡村文化的反思,更多的是尝试以文学想象的方式捕捉时代脉动,为乡村振兴寻求可行的方法。作家关仁山曾经说过,乡土小说仅有批判是不够的,还需要建设,比如对乡村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启示。长篇小说《暖夏》将“返乡”作为主人公二泉故事的起点,讲述他从进城打工者转变为返乡创业者的成长之路,极具建设意义。
承载着人的记忆和乡村历史的乡愁,成为促使以《暖夏》中的二泉、《金谷银山》中以范少山为代表的新时代返乡者投身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这些新式返乡者纷纷尽己所能将城市的资金、技术、人脉等资源注入乡村。他们既有增加收入、创造更好生活的务实精神,更有着造福乡邻乡亲、反哺故土的理想憧憬。这些新型返乡者,经历了“离乡—返乡—留乡”的动态过程,与其形成明显差异的坚守者们则始终扎根于乡土社会。新世纪乡土小说也塑造了许多乡村坚守者形象,但他们往往被作者大肆批判,以图引发人们的反思。如在阎连科于2007年发表的小说《黑猪毛白猪毛》中,李屠户、刘根宝仍延续着“五四”以来被反复抨击的“国民劣根性”。而新时代乡土小说呈现出较为积极的建设姿态,所谓的新式坚守者之“新”,表现为其形象一改浓郁的暗沉色彩,增添了更多暖色。他们对故土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观念根深蒂固。诚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阐述的乡土中国的根在土里,具有一种“土气”,使生于此的人们必须依赖土地才能成活。尽管当今乡村社会已经不同于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那种乡村社会,然而生长于乡村的部分人群仍然无法割舍对“土地”的眷恋,这种“乡土”观念烙印在他们的血液中,让他们不愿背井离乡。这些新时代的坚守者并不故步自封,他们具有敏锐的感知和开放的视野,能够迅速接纳城市反哺乡村的种种资源,适应现代化元素源源不断地注入乡村的现实。这些坚守者已经成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源之一,成为造福家园的有为者。
(摘编自刘燕《新时代长篇乡土小说中的“新人”形象初探》)
材料二:
离乡者虽然在地缘上远离了故乡,但故乡有生养他们的至亲父母、熟悉的亲人,血缘仍旧像脐带一样将他们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故乡与亲人是进城者难以割舍的牵挂,故乡中稳定的血缘关系为城市中孤独的心灵提供了精神的庇佑。
同时,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孤独、焦虑、空虚加剧了离乡者心灵的异己感与无家可归感,游荡在城市边缘的个体极力想要融入城市这一新的群体,但无法融入的挫败感引发了浓重的乡愁。离乡者的返乡所指向的不仅仅是对血缘亲情的延续,更指向对自身归属与来源的确认。一部分知识分子体验到现代化城市的浮华后,曾经的乡土生活经验与对美好乡土的向往便勾起了他们精神上对故土的怀念。这些知识分子希望在回望与返归中寻求归属感。他们在乡土小说的创作中找寻自我生命的源头、情感的依托与心灵栖息之地。例如《芳草在沼泽中》中的刘伟就出于对都市生活的厌烦与对乡土诗意生活的向往而前往僻静的芦苇湖。
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根式的返乡小说中,土地意象再次进入了文本的中心并被赋予了深层的情感内蕴。土地作为乡土社会的根基,其容纳万物的包容与博大给予了返乡者身份上的再次认同与精神上的慰藉。陈应松《像白云一样生活》中逃离乡村进入城市的细满无法忍受城市生活的冷漠,他回忆故乡美丽而闲适的风景,乡土安抚着他受伤的心灵。
虽然新世纪的返乡书写继承了寻根文学的传统,向乡土大地再次寻找着人类精神的皈依之处,但返归乡土却面临更为沉重的问题:经历了城市伤痛性体验的打工者被迫返回乡土后能够适应原来的生活方式吗?故乡仍旧是记忆中那个理想之地吗?显然,部分作者已经通过返乡者的声声叹息与再次离去宣告了寻根的失败。如王十月《寻根团》中的关键人物“马有贵”就体现了对“寻根”的深度解构。因为打工而身患严重的尘肺病的他回家后,家人却因一笔工伤赔偿款而与他发生冲突,感受着亲情的冷漠与异化,寻根彻底失败。
返乡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进入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十二).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十一).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九).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四).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一).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五).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二).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八).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三).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六).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七).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六).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一).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四).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十一).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五).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十二).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九).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十).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