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
以下是几首《塞下曲》的原文注释及简析
卢纶《塞下曲?其一》
原文: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鹫,大鹰;翎,羽毛;金仆姑,箭名。燕尾,旗上的飘带;蝥弧,旗名。
简析:前两句通过描绘将军的佩箭和旗帜,展现其威猛矫健。“鹫翎”“燕尾”突出了装备的精美与独特,象征着将军的不凡。后两句写将军发号施令时,千营军士齐声呼应,彰显出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强大的战斗力,衬托出将军的军事地位和权威。
李白《塞下曲?其一》
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天山指祁连山。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简析:首句写五月天山的寒冷,与内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笛中闻折柳”一句,借折柳曲表达思乡之情。接着描写军旅生活的紧张,“晓战”“宵眠”体现战士们随时准备战斗。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边塞将士们渴望平定边疆、为国建功的爱国激情。
李益《塞下曲》
原文: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注释:伏波指马援,定远指班超。只轮指任何一个人,海窟借指敌人所居的瀚海之地。
简析:诗的前两句以马援、班超的故事,表明边塞将士愿战死疆场、保家卫国的决心。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要全歼敌人,留驻边疆,使敌人不敢再犯,展现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决心。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原文: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饮马,给马喝水。平沙,广漠的沙原。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
简析:前四句描绘了边塞的萧瑟景象,秋水寒、风沙大,烘托出战争的残酷氛围。后四句通过回忆昔日长城之战,感慨从古至今战争不断,黄尘弥漫,白骨累累,表达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