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认识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
【史料实证】了通过分析户籍简、手实、户籍文书、户帖、黄册等实物史料,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树立实证精神。
【历史解释】通过解读史料,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的特点、作用及不足。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价值,形成对当今中国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时空坐标:;目录;情景导入:;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材料南北朝以来,由于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推行,户口隐漏日趋严重,“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在北方,有的豪强大族,一户之内有数十家,人数多达数万。国家赋税收入因此锐减。裴蕴因是上奏,要求实行大索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民众对此则怨声载道。
——《隋书·裴蕴传》;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战国;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材料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扶政策;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扶政策;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扶政策;材料一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
——明林希元《荒政从言》
材料二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大明律》
材料三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朝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现代史期末复习课件.pptx
-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pptx
-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质课件.pptx
-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PPT课件.pptx
-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优质课件.pptx
-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pptx
-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pptx
- 2025春新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ppt
- 2025春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ppt
- 2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小型露天采石场)模拟考试题库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