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301T 0480—2024专利分类分级评定管理规范.docx

DB3301T 0480—2024专利分类分级评定管理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03.140

CCSA00

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0480—2024

专利分类分级评定管理规范

2024-12-31发布2025-01-31实施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基本要求 3

4.1制度机制 3

4.2部门职责 3

5专利分类 4

6专利分级评定指标体系 4

7计算方法 4

8实施与分级 5

8.1评定实施 5

8.2评定分级 6

9分级管理 7

9.1一般要求 7

9.2管理措施 7

附录A(资料性)专利评定表 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杭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立琼、陈微微、沈立群、刘芳、柯晓鹏、张娜、吕东、丁杰。

专利分类分级评定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专利分类分级评定管理的基本要求、专利分类、专利分级评定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实施与分级以及分级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专利分类分级的评定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490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94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创新主体innovationentity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可依法享有专利权利的主体。

3.2

专利稳定性thestabilityofpatent

经过授权后专业评定专利权是否依然满足确权条件。

4基本要求

4,1制度机制

创新主体开展专利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应建立工作制度,主要包括:

a)高层参与制度。创新主体高层管理人员积极指导、统筹推进专利申请前评定的高层参与制度;

b)发明人参与制度。创新主体的发明人,全程参与专利申请前评定的各个环节;

c)专利检索制度。创新主体建立覆盖专利申请前与授权后评定工作的专利检索制度;

d)保密制度。对参与专利分类分级管理的人员设定权限,对相关信息及设备、区域等明确保密要求;

e)沟通制度。建立内部沟通渠道,确保专利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有效运行;

f)实施周期制度。考虑到专利缴费周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利评定。4.2部门职责

创新主体应围绕专利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对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规定和沟通,并确定其得到相关方理解和有效执行。

5专利分类

根据专利授权的阶段可将专利分为:

a)已授权专利:已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条件,并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b)未授权专利: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地方保护中心提出申请,处于审查过程中、尚未获得批准授权的发明创造。

6专利分级评定指标体系

专利分级评定指标体系按表1的规定。

表1专利分级评定指标体系

指标

要求

运用与竞争

是否已完成专利成果到产品的技术转化

是否有专利许可前景,包括开放许可和交叉许可

是否可用于质押或者投融资

是否需要维持竞争态势

专利权维持年限

是否有其他商业运用

技术与投入

技术公知程度

技术领先程度

技术预期发展情况

是否与技术标准有关联性

专利引证情况

是否纳入专利包或专利组合

研发投入情况

法律与风险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同族布局情况

专利稳定性

注:技术公知程度指的是该技术在特定领域内是否为公知技术。

7计算方法

针对每件待评定专利,对运用与竞争指标总分、技术与投入指标总分和法律与风险指标总分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加权,得到综合评定得分,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S=α×A+β×B+Y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