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B39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modeof‘forest-fungus’ecologicalcircular
2019-12-30发布2020-01-3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237—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磐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金亮、张华珍、卢淑芳、韦盛忠、张苏炯、俞叶飞、张晓勉、魏海龙、包立生、吕晓东、胡桂仙。
DB33/T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菌生态循环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循环模式、林地选择、林材种菌、林下育菌、菌渣养蛴螬、蛴螬喂鸡、蛴螬粪还林等方面的技术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林-菌-虫-禽的生态循环种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土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5099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林分foreststructure
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层成林相、林型、林龄、地位级、出材量及其他因子大体相似,并与邻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3.2
林地woodland
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3.3
郁闭度crowndensity
也称林冠层盖度,是描述乔木层树冠连接程度的指标,以林冠层在阳光直射下的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
3.4
DB33/T2237—2019
2
林菌forest-fungus
林下人工栽培食(药)用菌。
4技术要求
4.1循环模式
林材种菌→林下育菌→菌渣养蛴螬→蛴螬喂鸡→蛴螬粪还林,参见附录A。
4.2林地选择
要求有林道,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林分郁闭度0.6~0.9为宜。空气、水、林地土壤应符合GB5749、GB15618的要求。
4.3林材种菌
4.3.1栽培季节
根据食(药)用菌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一般春秋季节以中温型品种为主,冬季以低温型品种为主,夏季以高温型品种为主。
4.3.2林材利用
收集利用林木抚育间伐枝材及竹木加工废弃物,符合NY/T5099要求。
4.3.3栽培模式
4.3.3.1林下覆土栽培
林下覆土栽培适用于竹荪、灵芝、大球盖菇等。先制作菌料,再将菌料埋在土下,土层厚度3cm~
5cm。
4.3.3.2林下地摆栽培
林下地摆栽培适用于香菇、平菇、猪肚菇等。先制作菌棒,再将菌棒采用立式或卧式,直接摆放在地面。菌棒间距5cm~10cm,行间留50cm~80cm的操作道。
4.4林下育菌
4.4.1林下育菌技术
4.4.1.1覆土方式育菌
栽培时一次性补足水分后,正常情况下依靠自然降雨和林地土壤的水分。如遇土壤湿度过低时,应喷水增湿。一般在栽培后20天~30天开始出菇。具体菇种的栽培管理参照常规方法。
4.4.1.2地摆方式育菌
一般在栽培后10天~15天开始出菇。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补水。具体菇种的栽培管理参照常规方法。
4.4.2病虫害防治技术
DB33/T2237—2019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优先采用天敌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时化学防治。
病害主要有霉菌、细菌等竞争性杂菌。应合理布局生产设施、优化栽培环境、选用优质原料和菌种、规范操作。保持场地干燥、卫生。轻微霉菌用75%酒精擦拭或注射,严重时,移走深埋处理。
虫害主要有螨、蚊、跳虫等。原材料要干燥、无霉变,场地要干燥卫生,菇柄不残留、污染菌棒及时移走深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3T 2122-2018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库技术规范 .docx
- DB33T 2123-2018 海洋测绘水深测量成果质量检验规范 .docx
- DB33T 2124-2018 印染行业绿色企业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docx
- DB33T 2125-2018 印染企业系统能量平衡计算方法.docx
- DB33T 2126-2022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分类评价规范 .docx
- DB33T 2127-2018 老年电视大学办学规范.docx
- DB33T 2129-2018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ocx
- DB33T 2130-2018 菱生产技术规范.docx
- DB33T 2131-2018 瓠瓜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3T 2132-2018 甘薯生产技术规范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