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2章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目录自动控制概述自动控制基本原理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动态
自动控制概述01
定义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或控制器来操纵被控对象,使其某个或某些物理量按预定规律变化的技术。发展历程自动控制理论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经典控制理论以传递函数为基础,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时变等复杂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智能控制理论则是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控制系统,实现更加智能化、自主化的控制。自动控制定义与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检测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和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产生控制信号;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转换为能够驱动被控对象的物理量;被控对象是被控制的物理系统或过程;检测装置用于测量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组成根据控制信号的性质,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模拟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根据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根据系统输入输出的数量,可分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如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仓储等。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技术还应用于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如精准农业、医疗机器人、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其他领域自动控制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导航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航空航天自动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列车自动驾驶等。交通运输自动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安防等。智能家居0201030405自动控制应用领域
自动控制基本原理02
010203通过将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再利用误差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方式。反馈控制定义具有抑制干扰、减小误差、提高系统稳定性等优点,但可能产生滞后现象。反馈控制特点根据反馈信号的性质,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根据反馈信号的形式,可分为模拟反馈和数字反馈。反馈控制分类反馈控制原理
01前馈控制定义通过预先测量干扰信号,并根据干扰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提前对系统施加控制作用的方式。02前馈控制特点能够快速响应干扰,减小误差,但需要精确测量干扰信号,且对模型精度要求较高。03前馈控制应用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精度、快速响应的控制系统,如导弹制导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等。前馈控制原理
03复合控制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被控对象、测量元件、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各环节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01复合控制定义将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结合起来,同时利用误差信号和干扰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方式。02复合控制特点兼具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优点,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复合控制原理
线性系统理论03
线性系统的定义与性质线性系统是指满足叠加原理和齐次性的系统,其输出与输入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系统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和易于分析等优点。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等表示。其中,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系统动态特性的重要工具,可以方便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频率响应等性能。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建模方法包括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两种。机理建模是根据系统的物理或化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适用于对系统内部机理有深入了解的情况。实验建模则是通过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适用于对系统内部机理了解不足的情况。线性系统描述与建模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趋近于某个稳定的平衡状态。根据稳定性的不同特点,可以将稳定性分为渐近稳定、指数稳定、有界稳定等。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根轨迹法等。其中,时域分析法是通过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分析系统的时间响应来判断稳定性;频域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来判断稳定性;根轨迹法是通过绘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轨迹图来判断稳定性。稳定性判据是用来判断线性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依据,包括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奈奎斯特判据等。这些判据可以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或频率响应特性,得出系统稳定的条件。稳定性的概念与分类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判据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线性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态误差、超调量、调节时间、上升时间等,用于评价系统的控制精度、快速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评价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等。性能优化方法性能优化方法包括参数优化、结构优化和控制策略优化等。参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