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循环澄清池改造设计及实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力循环澄清池改造设计及实践

胡锋平方永中江立文程继曾廖春年马道木

提要介绍了上饶铁路东门给水所160m3/h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造设计。按设计要求,单池产水量由160m3/h提高到320m3/h。经过两年多的运行表明:改造后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出水浊度比未改造的160m

DesignandOperationofReformedHydraulicCirculatingClarifier

HuFengpingetal

Abstract:Thehydrauliccirculatingclarifier(HCC)withcapacityof160cubicmetersperhourforsingleunitintheDongmenwaterstationofShangraoRailwayinJiangxiprovincewasreconstructedtoexpandthecapacityto320cubicmetersperhourforsingleunit.Thedesignconsiderationispresentedinthispaper.Intheforegoingtwoyearsoperationshowsthattheturbidityofoutputwaterofthenewtankisstableunder8degree,muchlowerthanthatoftheformer.

Alsothecapacitytoprotecttheshockloadingofthenewtankisincreased.

上饶铁路东门给水所的给水改扩建工程是将原1.2万m3/d的供水规模扩建成2万m3/d,(主要工程内容为将两座单池水量160m3/h的水力循环澄清池改造成单池水量为320m3/h,增加一座

1水力循环澄清池改造设计

1.1改造设计思路

为克服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缺点,提高产水量及改造后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对水质、水量的适应性,本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造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混凝效果。水力循环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的接触絮凝作用达到澄清效果,在改造时,增加网格絮凝过程,提高脱稳颗粒碰撞引起的絮凝作用。(2)提高沉淀效果。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沉淀区的上升流速为1mm/s,通过增加斜管,提高分离区的上升流速为2.5mm/s~3.0mm/s。(3)提高容积有效利用率,延长絮凝和沉淀时间。如降低回流比(改造后回流比按1∶2进行设计);通过延长第二絮凝区与沉淀区之间的隔墙以提高絮凝区和沉淀区的有效容积利用率;缩短喉管长度,使喉管周围的容积得到有效利用。

1.2改造后的工作原理

投加混凝剂的原水,经管道混合后,从池底进入,先经喷嘴喷入喉管,在喉管下部喇叭口附近形成真空吸入活性悬浮泥渣,原水与回流泥渣在喉管中快速混合,进入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在第一、第二絮凝室中完成絮凝过程,一方面,通过接触絮凝,脱稳杂质被活性泥渣阻留下来,另一方面,当水流通过网格时,相继收缩、扩大、形成涡流,通过小旋涡加速颗粒碰撞,形成絮凝体。第二絮凝室的泥水混合物通过斜管沉淀区,泥水分离后,清水经集水槽收集进入重力式无阀滤池;而分离后的活性泥渣,一部分通过回流进入第一絮凝室,另一部分剩余泥渣通过排泥斗排放。

1.3改造设计要点

(1)反应筒型式的改变,原反应筒为倒锥体,改为柱体加锥体(如图1),增加絮凝区的容积,标准图中反应筒尺寸为D2100mm×350mm,H=3800mm,改造后的反应筒尺寸:柱体部分为D=2100mm,H=3200mm,倒锥体部分为D2100mm×350mm,H=1750mm。经改造后,絮凝区容积增大。

图1水力循环澄清池改造示意

①②……B11:自水流方向增加网格层数

(2)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增设网格,网格采用截面积B×H=30mm×20mm的松木条,以NAE803毛竹钉固定,网格共11层,分四段。第一段一层,网眼净空尺寸为20mm×20mm(1层);第二段4层,网眼净空尺寸为25mm×25mm(2~5层);第三段4层,网眼净空尺寸为30mm×30mm(6~9层);第四段2层,网眼净空尺寸为35mm×35mm(10~11层)。

(3)沉淀区增设聚氯乙稀斜管,孔径为25mm,壁厚0.5mm,长1000mm,倾角60°。以提高沉淀区的沉淀效果(沉淀区的上升流速设计为2.0mm/s)。

(4)缩短喉管长度,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水流在喉管中停留时间为0.

文档评论(0)

137****88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