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1-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一、1.沉水植物种类及分布特点
沉水植物是一类生长在水下的植物,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已知的沉水植物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分类体系,约有50至100种沉水植物,其中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例如,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沉水植物之一,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在全球多个地区广泛分布。在水葫芦的原产地,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固定水中的悬浮颗粒,提供生物栖息地。
沉水植物的分布特点主要受到水质、光照、水温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沉水植物多分布在水质清澈、水流较缓的水体中。以中国为例,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其中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和珠江三角洲的水域是沉水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调查,长江中下游地区约有30余种沉水植物,包括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natans)等。这些沉水植物在水体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沉水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沉水植物的根系能够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有效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例如,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等沉水植物对氮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30%以上。此外,沉水植物还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善水体溶氧状况。在实际应用中,沉水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工程中,如我国某大型水库通过种植水花生等沉水植物,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2.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的作用机制
(1)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物理过滤、化学吸附和生物降解三个方面。物理过滤是指沉水植物的叶片、茎和根系可以截留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如泥沙、藻类等,从而降低水体浊度。据研究,水葫芦的叶片表面可以截留大量悬浮颗粒,截留效率可达90%以上。在太湖流域,通过种植水葫芦等沉水植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浊度,改善了水质。
(2)化学吸附是指沉水植物能够通过其叶片和根系表面吸附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例如,狐尾藻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氮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量可达其干重的数倍。在珠江三角洲某水库,通过种植狐尾藻,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从0.5mg/L降至0.1mg/L,有效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3)生物降解是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的另一重要机制。沉水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的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氮、磷等。研究表明,苦草对水体中有机氮的降解效率可达40%以上。在实际应用中,沉水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例如,在滇池流域,通过种植苦草和引入微生物,实现了对水体中有机氮、磷的有效降解,改善了滇池水质。
三、3.沉水植物水质净化效果评估及应用
(1)沉水植物水质净化效果的评估主要通过监测水体中的各项水质指标来进行。例如,在太湖流域的水质净化项目中,通过连续一年的监测,发现种植沉水植物后,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提高了约20%,氨氮浓度降低了30%,总磷浓度降低了25%。这些数据表明,沉水植物在改善水体水质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沉水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案例广泛。如在我国某城市的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流中,通过种植水葫芦、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河流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经过三年治理,该河流的溶解氧浓度从0.5mg/L提升至6mg/L,氨氮浓度从10mg/L降至2mg/L,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清洁水体的转变。
(3)沉水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不仅限于自然水体,也广泛应用于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等人工构建的水体净化系统。例如,在某城市的人工湿地项目中,通过构建生态浮岛并种植沉水植物,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去除。该系统在运行一年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分别降低了40%和60%,有效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