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24年版)
(除非特别注明,均为2A类证据)
1概述
食管癌是我国的高发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国恶性肿瘤
负担数据显示,食管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居第七和第五位[1-2]。放疗在
食管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
am,MDT)的规范诊疗是基础。对于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手
术是标准治疗方案;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是唯一根治性
方案;术后辅助放疗对于经过选择的病例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3-4]。
随着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及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在食管
癌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肿瘤治疗药物进展迅速,尤其是免疫治疗方面,但与放
疗联合的最佳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及放射增敏剂仍需深入研究。我国
食管癌在病因学、病理类型、高发部位等方面与欧美国家不同,因此,欧美国家
有关食管癌放疗的指南无法完全满足我国临床实践。《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
(2019年版)》的制定填补了这一空白,现结合近五年来的临床应用建议及国
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推出2024年版。
2临床表现
2.1症状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有咽部异物感,吞咽粗硬食物时有停滞感、梗噎
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或牵拉摩擦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典型症状为进行性
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吐黏液样物。持续性胸痛或背痛常提示肿瘤侵犯食管外组
织;若癌肿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会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若压迫颈交感神
经,可产生Horner综合征;若侵犯气管、支气管,常伴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形成食管气管瘘或食管-支气管瘘,造成吞咽水或食物时剧烈呛咳,并发
呼吸系统感染,也可形成食管-纵隔瘘,引起出血、感染等。若发生远处转移,
可出现相应受侵器官的症状。
2.2体征
大多数早期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脱水或恶
病质等体征,应特别注意锁骨上或颈部肿大淋巴结、肝包块、胸腹腔积液等远处
转移体征。
3辅助检查
3.1实验室检查
3.1.1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
糖,病毒血清学,凝血功能,心肌酶谱,血清炎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及淀粉酶等。免疫治疗者推荐检测垂体、甲状腺及肾上腺功能等。
3.1.2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等。
3.1.3靶向及免疫相关标志物检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人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水平、程序性死亡受体
配体1(PD-L1)及其联合阳性分数(combinedpositivescore,CPS)/肿瘤
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proportionscore,TPS)、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burden,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
SI)、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MMR)等[5-6]。
3.2影像学检查[7-9]
3.2.1食管造影:食管造影是食管癌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推荐气钡
双重双对比造影。应注意有无深溃疡等穿孔前征象。如疑似穿孔或穿孔后的观察,
需用碘化油或泛影葡胺造影检查。
3.2.2CT:食管癌放疗前及随诊过程中需行颈部、胸部、上腹部CT检查,
推荐采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扫描。
3.2.3MRI:MRI在食管癌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可作为CT检查的有效
补充。对T4期食管癌的判断(如是否侵及气管、大血管)优于CT,可行食管平
扫+增强MR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与增强CT相仿或优于CT。MRI功能成像
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等有助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
3.2.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胸腹腔积液、腹部脏器、腹部及锁骨上
和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
3.2.5骨扫描:骨扫描不作为常规推荐,为骨转移的初筛诊断方法,骨扫描
阳性者应行X线、CT、MRI或PET-CT进一步检查确诊。
3.2.6PET-CT及PET-MRI:PET-CT及PET-MRI对远处转移的检测较CT及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