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VIP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吐蕃、突厥、回纥等民族或地区之间的交往史事及各民族分布的地理方位。

2.了解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理解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性,体会我国的历史是由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3.认识民族交往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加强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解,养成主动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意识,

2022版课程标准: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入新课

传说,唐朝文成公主在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路上,途经赤岭。她回首眺望,取出皇后所赠“日月宝镜”镜中呈现出长安的绚烂景象。不料宝镜失手落地,摔成两半,分别落在东西两座山上。此时,落日余晖与初升月色交相辉映,日月山由此得名,成为唐蕃友好的象征。你知道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中还有哪些历史佳话吗?

1.背景:

观看视频《文成公主和亲》,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文成公主入藏的背景。

吐蕃[bō]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延续两百多年。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创立了一套优秀的集权制度和军事制度,将松散的部落联合体改造成了组织严密的军事国家。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1)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请婚。

背景

(2)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红山上,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相传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后曾遭毁坏和重建。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高200余米。

2.贡献

识读图片和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文成公主为吐蕃作了哪些贡献?松赞干布是如何学习中原文化的?

(文成公主带去)佛经、医药、历法等书籍。还准备了各种谷物的种子,向当地人民传授土地开垦、谷物耕作、纺织、刺绣等技术……吐蕃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并请求赠送蚕种,派遣酿酒、建筑等技术工匠到吐蕃——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唐蕃和亲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意义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一: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材料二: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民族交融交往加强

4.继续发展

阅读相关史事,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

唐中宗时,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毛。金城公主带去大批丝绸、乐器等,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尺帮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他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穆宗长庆年间,唐器订立友好盟约,建立唐蕃会盟碑。

据统计,从634~846年的二百多年间,唐蕃之间使臣往来共191次。

1.唐朝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他还引见诸胡使者,对侍臣说:“汉武帝穷兵三十馀(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阅读材料,结合人物图和教材知识,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唐太宗赢得的尊称。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顾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天可汗

唐太宗逝世,少数民族首领几百人听到这个消息(在朝廷作官的和来朝贡的少数民族首领几百人),都悲恸地放声大哭,有的甚至剪去头发,用刀划破面孔,割去了耳朵,鲜血流了满地。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闻讯赶来,请求杀身殉葬……松赞干布也上书效忠致哀:“先皇晏驾,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将率兵赴难。”

2.突厥的兴衰

阅读材料,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突厥的兴衰。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突厥是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后来,唐太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后来,被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重新建立政权,到8世纪中叶为回纥所灭。从此,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外历史纲要》(上)

①兴起:突厥是6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

②发展:不断开拓疆土,控制了整个西域

③分裂:隋朝时,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

文档评论(0)

初中试题分享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