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脊髓灰质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张时争讲解.pptx

脊髓灰质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张时争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脊髓灰质炎《传染病学》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张时争

01掌握脊髓灰质炎的预防03了解脊髓灰质炎的病原学特点、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后遗症、实验室检查与鉴别诊断。02熟悉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学习要点CONTENTS

一、定义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二、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弛缓性肢体麻痹并可留下瘫痪后遗症。2.大约95%的脊髓灰质炎为0-4岁儿童。3.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季多见。4.可有“双峰热”。

三、流行情况脊髓灰质炎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自1988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启动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了99%以上,从当时逾125个流行国家中估计的35万例病例,降至2011年的650例报告病例。2012年,脊髓灰质炎流行区域进一步缩减至3个国家中的部分区域,成为历史上流行范围最小的区域,野病毒病例数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四、病原学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直径20~30nm,呈立体对称20面体。病毒核酸有感染力,外围60个衣壳微粒,形成核衣壳,无包膜。可分为Ⅰ、Ⅱ、Ⅲ型血清型,各型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天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称为野病株,在实验室经减毒处理的病毒称疫苗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低温下可长期存活,在冰冻环境下可保存数年,室温下可存活数日。对胃液、肠液具有抵抗力。可耐受化学消毒剂,如70%的乙醇和5%的煤酚皂液等。病毒对高温及干燥甚敏感,煮沸立即死亡,加温56℃半小时灭活。日光及紫外线、各种氧化剂(漂白粉、1%H2O2、高锰酸钾等),2%碘酊、甲醛等均可使其灭活。

01传染源03人群易感性02传播途径04流行特征五、流行病学

五、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排病毒率最高的是病后1-2周。患者的传染性以病后7~10日最高。瘫痪型在传播上意义不大。

五、流行病学(二)传播途径1.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2.早期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3.减毒活疫苗经粪便排出后,在外界有可能恢复毒力,而感染其他易感者。4.孕妇可经胎盘传播病毒给胎儿,造成先天性脊髓灰质炎,但病毒不形成持续感感染。

五、流行病学(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以0-4儿童居多,感染后人体可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

五、流行病学(四)流行特征本病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大约95%的脊髓灰质炎为0-4岁儿童。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季多见,随疫苗预防的普及发病季节高消失。

六、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一)发病机制

六、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二)病理解剖病理可涉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变最显著。疾病早期神经系统改变可逆,后期神经细胞坏死造成不可逆损伤可导致持久性瘫痪。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为神经细胞受损,表现为尼氏体消失,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伴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严重者细胞萎缩,细胞坏死,被吞噬细胞吞噬。

七、临床表现占全部感染的90%以上,无症状,仅可从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2-4周后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4倍或4倍以上升高。潜伏期为3~35日,一般9~12日。可分为:轻型(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瘫痪型。(一)轻型(隐性感染)

七、临床表现(二)顿挫型占4%~8%,通常无特异临床表现,仅有发热、头痛、乏力、咽喉肿痛或纳差等症状,一般不伴有神经系统体征。(三)无瘫痪型前驱期症状和顿挫型相似,但较重,热度较高,可有“双峰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背、颈、四肢疼痛,婴幼儿表现为拒抱。可有颈抵抗、Kerning征及Brudzinski征阳性。须经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才能确诊。

七、临床表现(四)瘫痪型1.前驱期2.瘫痪前期70%的病人呈现双峰热;痛觉过敏,拒抱,动之即哭;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患儿面颊潮红,多汗;体查可见:①“三角架征”:②“吻膝征”阳性:③脑膜刺激征阳性。腱反射减弱至消失。

七、临床表现(四)瘫痪型3.瘫痪期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体温下降至正常后瘫痪不再发展;部分患者也可出现突发瘫痪。瘫痪性质为弛缓性瘫痪。弛缓性瘫痪特点为:自主活动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减弱或消失;瘫痪部位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瘫痪部位肌肉萎缩;无病理反射。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