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对革命年代提出和实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革命人道主义是在革命年代提出的口号,并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把作为伦理原则的革命人道主义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拿我们的军队来说,人民军队的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亲如一家,团结友爱,世所仅见。对俘虏也不虐待,愿意留的欢迎,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这一切都是由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质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革命人道主义的伦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不仅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比起革命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新的基础上又扩大了范围和丰富了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理所当然地要求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发展,并为在全社会的广大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这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从伦理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对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利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出绝大多数人民对共同利益的共同关心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友爱和关心。尤其是在一方人民遭到重大灾害的时候,社会主义祖国、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的关爱,会立即凝聚成为紧急救援的举国行动。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救灾斗争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无情,人间有爱”。全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视灾区群众为亲人,视支援灾区为己任,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艰险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了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
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服务。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中最高层次,是现时代人类的最高道德。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而奋斗,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这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为特征的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只能是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则属于这个总体中的较低层次,它以提倡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助人为乐、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为特征,比起共产主义道德具有大得多的广泛性。在我国广大农村,连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也知道“要把人当人看”“这个人不是人”之类的道德评价,说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要求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心理习惯,能够也应该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摘编自林泰主编《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材料二:
当地时间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遭遇百年来最严重的强烈地震,截至目前,余震已造成两国数万人遇难。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派出中国救援队参与救援,向灾区运送抗震救灾物资。
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困境下对外提供援助伊始,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便成为中国援助的根本出发点。在七十余年的对外援助历程中,中国全面回应不同时期的国际人道主义需求,在第一时间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应对各类灾难。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多重挑战,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正确义利观的指导下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事业,中国优势与中国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人道主义援助日渐成为中国应对全球挑战、参与全球治理的崭新名片。
在此次土耳其地震发生后,中国官方和民间救援力量迅速奔赴灾区一线,争分夺秒开展搜救工作。几乎在每一个受灾严重的省份都有中国救援人员的身影。中国的救援队则克服一切风险挑战,日夜奋战搜寻幸存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中国的万里驰援和执着坚守充分体现了胸怀天下的大国情怀和守望相助的道义追求。
当前,全球人道主义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自然灾害、粮食危机、难移民危机、气候危机、恐怖主义、流行性传染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频发,人道挑战已演变成长期发展挑战,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此,国际社会呼吁将人道主义援助与发展援助相结合,但尚未转化为全球性的有效实践。
不同于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两者割裂问题,中国始终将人道主义援助与发展援助紧密结合,构成发展与安全双轮驱动的中国援助优势。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国家治理层面拓展到全球治理层面,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当前复杂的全球形势下,中国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省阜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