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围生期用药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妇产科
孕期用药特点01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等级02孕期用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03孕产妇用药原则04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影响05
1、孕期用药特点围生期用药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妊娠期受雌、孕激素影响,胃肠系统排空延迟,以致口服药物吸收峰值后推,且峰值偏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药物吸收后稀释度增加;正常妊娠时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促进药物从肾脏排出。
2、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等级围生期用药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将其分为五类,标准如下:A类:临床对照研究中,未发现药物对妊娠早、中、晚期的胎儿有损害,对胎儿影响甚微。B类:临床对照研究中,药物对妊娠早期、中期及晚期胎儿的危害证据不足或不能证实。C类:动物实验证明,药物对胎仔有致畸作用,甚至可造成死亡,但无临床对照研究,使用本类药物应权衡利弊。D类: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有明确证据,但药物常为临床所需且无法替代,孕妇患严重疾病或面临死亡危险时可考虑应用。X类:对动物和人类致畸作用明显,此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期。
2、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等级围生期用药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妊娠全过程中,感染性疾病并非罕见。抗感染药物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乙胺丁醇、制霉菌素、多黏菌素B等属B类药物。甲硝唑、氯霉素、奎宁等属于C类药物。灰黄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氯喹等属D类药物。
3、孕期用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围生期用药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受精后2周内,胚胎暴露于药物受到的致畸影响与未暴露者无明显差异;受精后3-12周,是胚胎、胎儿各器官分化、发育阶段,为致畸高度敏感期,受有害药物作用后,即可发生畸形;受精后第12周至足月是胎儿生长发育、器官功能完善阶段,但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牙齿仍在继续分化,有可能受某些药物作用而受损。
4、孕产妇用药原则围生期用药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孕产妇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并须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能用一种药物,避免联合用药;尽量选择疗效肯定的上市较长时间的药物,避免使用新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妊娠早期的疾病可推迟到中晚期妊娠用药治疗。若病情需要在妊娠早期应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则需考虑终止妊娠后再用药。
5、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影响围生期用药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大多数药物可出现在乳汁中,新生儿肝、肾功能尚未成熟,对某些药物比较敏感,所以要慎重选择哺乳期用药。用药时可在哺乳后立即服药,尽量推迟下一次哺乳,以减轻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必要时需停止哺乳。哺乳期慎用药物有:镇静剂、抗惊药、抗精神失常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及可能影响泌乳的药物等。哺乳期禁用的药物有:激素类、抗代谢药、氯霉素、四环素、甲硝唑、酮康唑、异烟肼、131碘、碳酸锂、吗啡、口服避孕药、磺胺类药物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