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储能产业链解析及相关建议
2018-2025年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规模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成为新能源时代重要标志性事件。传统能源加速向清洁能源过渡,储能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支撑新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储能产业概览
1.储能的定义及应用场景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将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储能本身不是新兴技术,但其产业化发展时间仅有10余年,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
储能技术主要有三类应用场景: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用户侧,多数以配合小功率光伏应用的光储形式存在,用户增设储能容量,实现对峰谷电价的套利。用户可以在负荷低谷时,以较便宜的谷电价对自有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在负荷高峰时,将部分或全部负荷转由自有储能电池供电。我国近两年居民自建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迅猛,不带储能的光伏发电渗透率增大,将会影响到电网的稳定性。若光伏发电出力过大,将会在电网局部形成潮流倒送的现象,增大电网调度的难度,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用户侧加装储能电池,可以在低压侧形成缓冲层,吸收部分出力过大的光伏发电,便于调度部门对潮流进行控制,保证电网运行稳定性。发电、电网侧,风力、光伏发电有较强的间歇性与随机性,为了减少弃光弃风并实现出力与负荷实时平衡,当前主要通过调节相对可控的发电能源——水电与火电来适应用户端实时负荷的变化。因此,风光发电想要深度取代火电,实现电力脱碳,需要其出力保持相对稳定,而这一关卡的突破则依赖储能技术。
2.储能技术分类与市场占比
在技术指标上,热能存储、抽水储能虽然综合指标较优,但仅限于特定地区建设;锂离子、氢储能技术虽然在综合效率、成本等指标上表现欠佳,但其可移动、可小型化的特点更为顺应当下新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在产业总体赛道中,各项储能技术目前以抽水储能作为绝对优势技术,但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在新能源发展的强力驱动下,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的技术份额逐步提高,也是目前资本角逐的热点领域,是未来发展前景最大的两个技术赛道。
在不同细分技术领域,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绝对主流,市场占比达到约86.3%,氢储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产生绝对领先技术。
3.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规模
电力行业通常利用储能装机量所达到的能量度量单位(GWh)作为衡量产业规模的单位,预计2022年我国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53GWh。在煤电水电时代,我国储能产业规模较小,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其产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二、储能细分产业链解析
储能产业由于技术分类多元,各类产业链资源差异较大,因此选取当下投资热度较高的锂离子电池、氢储能两大细分领域进行梳理。
1.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链梳理
1.1产业链
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商、中游集成商和下游应用端,其核心是中游集成商的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芯、EMS(能量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双向变流器)等多个部分。电芯是储能系统的核心,成本占比约67%;BMS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及均衡等;EMS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PCS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锂电池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两类。
1.2行业发展与竞争情况
国内储能电池竞争格局正逐渐集中,国内出货量行业集中度CR5为54%,其中宁德时代2019-2020年位居首位,2020年国内出货量市占率17%。国内企业中比亚迪2020年海外出货量领先,但海外份额仅6%,海外市场仍有庞大替代空间。
1.3行业限制因素
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含锂原料、钴、镍、铜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其中,锂资源的供应地主要包括我国青海、西藏、江西以及澳大利亚、智利等地;镍资源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地区;金属钴对锂离子电池供应的影响最大,其产地主要来源于刚果(金)。总体来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原材料对外依赖程度较高,锂资源是锂离子电池主要限制因素,国内锂资源虽然长远来看并不缺乏,但短期内开发成本较高,对外依存度较高。
1.4市场机会
锂离子电池进入电力储能领域较晚,在交通工具电动化下,技术进步较快,成本下降显著,2012年以来成本下降超过75%,目前已成为电力储能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技术之一,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均实现应用。目前,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仍面临安全性、系统可靠性、寿命以及本体回收等问题,这是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中应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重点攻关研究的方向。
总体来看,锂离子电池的创新机会和创新需求主要围绕技术本体、系统集成、部件选型等方面展开,开发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电池储能系统产品成为行业新趋势。同时随着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发展,未来退役的锂离子电池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通过电池回收将形成产业资源闭环,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