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
PAGE
PAGE1
管同《余霞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1、管同《余霞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管同《余霞阁记》原文及翻译管同
原文:
府之胜萃于城西,由四望矶迤而稍南,有冈隆然而复起,俗名曰钵山。钵山者,江山环翼之区也。而朱氏始居之。无轩亭可憩息。山之侧有庵,曰四松,其后有栋宇,极幽。其前
有古木丛篁,极茂翳。憩息之佳所也。而其境止于山椒,又不得登陟而见江山之美。
吾乡陶君叔侄兄弟,率好学,乐山林,厌家宅之喧阗也。购是地而改筑之,以为闲暇读书之所。由庵之后,造曲径以登。径止为平台。由台而上,建阁三楹,殿以书室。室之后,则仍为平台而加高焉。由之可以登四望。桐城姚郎中为命名余霞之阁。
钵山与四松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余霞之阁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
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儒者立志,视天下若吾家。一楼阁也,諰諰然必专据而无同人之志,彼其读书亦可以睹矣。而岂达陶君之志也哉!
译文:
江宁府的胜景荟萃在城的西面,从四望矶斜行,向偏南方走去,就有山岗高高又隆起,俗名叫做钵山。钵山,是江山环绕翼蔽的地方,而朱先生最先居住在这里。(此处)没有轩廊亭阁可以供人憩息。钵山的旁边有座庵,叫做四松庵,它的后边有房舍,非常幽静。它的前面有古木丛竹,非常茂密。(真是)憩息的好地方啊。然而这个地方的环境被山顶阻绝,人们不能攀登上去来望见江山的美景。
我家乡的陶君叔侄兄弟,都很好学,喜爱山林,厌倦家里宅第的喧闹。(于是)购买了这块地方而改建它,把它作为闲暇读书的场所。从四松庵的后边,修造一条曲径来攀登,路的终点筑造一个平台。从平台往上,建造三间阁楼,在阁楼后设置书室。书室的后面,就又筑造平台来加高地势了。从这里可以登上四望山。桐城姚鼐郎中给它取名叫余霞阁。
钵山和四松庵各自占有一美,是不能同时兼有的。自从余霞阁建成后,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大凡人们大多做自私的打算,现在陶君筑造书室,不造在家里而创建在僧房,表示它可以与他人共享,而自己并不像专享啊。然而却有迷惑不解的人怀疑他失策。这座州府,是六朝的古都,专享的人又在哪里呢?读书人立志,看待天下就像自己的家一样。一座楼阁,诚惶诚恐地一定要专享占据,而没有与人共享的意思,那他读书(的成就)也可以预想了。又怎么比得上陶君的志气呢!
2、《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王守仁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原文: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译文:
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3、管同《余霞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管同《余霞阁记》原文及翻译管同
原文:
府之胜萃于城西,由四望矶迤而稍南,有冈隆然而复起,俗名曰钵山。钵山者,江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