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5325T 121-2025冬马铃薯-夏甘薯轮作技术规程.docx

DB5325T 121-2025冬马铃薯-夏甘薯轮作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01CCSB08

5325

红河州地方标准

DB5325/T121—2025

冬马铃薯-夏甘薯轮作技术规程

2025-01-10发布2025-02-10实施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25/T121—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红河州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红河州农业科学院、建水县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洪健康、范汝明、普亚楠、谢家华、康桂辉、龙建云、姜童、佘绍勇、周进华、张磊、杨万林。

1

DB5325/T121—2025

冬马铃薯-夏甘薯轮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冬马铃薯—夏甘薯轮作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冬马铃薯栽培技术、夏甘薯栽培技术、采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冬马铃薯—夏甘薯轮作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17187农业灌溉设备滴头和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GB18133马铃薯种薯

GB/T31784马铃薯商品薯分级与检验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2642-2014甘薯等级规格

NY/T3537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程

DB5325/T101-2023冬马铃薯微喷灌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冬马铃薯

当年11月~12月播种,次年3月~4月收获的马铃薯。3.2

夏甘薯

当年5月~6月种植,10月~11月收获的甘薯。

4生产要求

4.1产地条件

海拔1100m~2000m的红壤、沙壤土缓坡地。选择排灌良好、土层深厚、松软湿润、透气性好、肥力高的地块。灌溉水应符合GB5084要求。

2

DB5325/T121—2025

4.2农业投入品要求

4.2.1薄膜及滴灌

农膜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滴灌应符合GB/T17187要求。

4.2.2化肥及农药

化肥使用应符合NY/T496要求;农药使用应按照GB/T8321.10要求执行。

5冬马铃薯栽培技术

5.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早熟、高产的品种,如丽薯6号、云薯902、云薯115等。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

要求。

5.2种薯处理

选用50g以上薯块切块播种,播前15d~30d进行催芽处理,芽长5mm左右时切种,选择出芽整齐的种薯切块,每个薯块至少带一个芽。30min内,用拌种剂(6%春雷霉素、3%中生菌素、滑石粉=2:10:50)混合拌种待播种栽培。

5.3整地

深翻25cm~30cm,播种前一犁两耙,做到地平、土细、土层疏松,亩施有机肥600kg~800kg、复合肥(15-15-15)50kg~60kg、硫酸钾10kg~15kg作为底肥。

5.4播种

在11月~12月间,按行距120cm开沟起垄,垄面宽80cm,垄高30cm,沟宽40cm;垄上行距30cm,双行播种,种薯距垄边25cm,株距25cm~30cm;播种深度10cm~12cm;依品种特性和需求调整株距,每亩播种3700株~4400株。

5.5铺管覆膜

播种后垄面中央铺设滴灌管,再覆盖无色膜,膜上覆3cm~4cm土层;覆土后垄面地膜无外露,

确保自然破膜出苗无烧伤。

5.6田间管理

5.6.1适时补水

苗齐后补水2次~3次,以水位渗透12cm左右至种薯位置为宜;始花期后补水2次~3次,以水位渗透全垄至沟底部为宜;生育期间注意排水,确保沟底无积水。

5.6.2合理追肥

苗期施用2‰尿素水溶液滴灌1次~2次,亩用量15kg~20kg,薯块膨大期施用3‰高钾型复合肥(19-8-27)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