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层钢结构测量控制方案
一、测量主要内容及重点
1.主要内容
大地坐标与建筑坐标转换、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引测、钢柱三维控制点坐标放样及预调值计算、钢柱校正、钢桁架拼装、变形观测等。
2.重点
垂直引测平面和高程控制、分析总结恶劣天气条件对测量左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确定各平面控制网的曾经关系
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共分为三级控制。其中首级控制网为业主测设在用地范围内的各红线界桩点及主要控制轴线的交点,二级控制网为布置在正负0m楼面的激光控制点或基坑边提供外控依据的各主要轴线点,三级控制网及建筑轴线网。
二级控制点的埋石和保护
三、确立统一的平面坐标系
本工程业主单位移交的平面基准控制点,其坐标系是广州城市坐标系,与建筑物的定位轴线不平行,计算与复核比较复杂,不利于现场钢结构安装测量工作的开展,将其城市坐标系通过平移、旋转的方式转换成坐标轴平行或垂直建筑物定位轴线的建筑坐标系,以便于现场施工测量的实施。
坐标转换示意图
根据总平面布置图中所示主要建筑轴线的大地坐标值即可推算出坐标系转换关系,为便于测量施工确定统一的建筑坐标系,其中“X-O-Y”为大地坐标系,“X-O-Y”为建筑坐标系。
1.平面控制轴线网的引测方法
()1)地下部分
超高层建筑由于基础结构复杂,给测量放线带来一定难度,可考虑在基坑边布设主要控制轴线引桩,通过引桩对基坑内各结构部位实行“外控法”施工。
地下室阶段主控制点位布置示意图:
地下室主控点布置示意图
(2)地上部分
分七阶段进行激光铅直仪垂直引测,然后在施工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用GPS对结构进行三次校核,以降低累积误差影响,这样既发挥了激光铅直仪在动态环境下作业的优势作用,又发挥了GPS静态投点时方便快捷、高精度、全方位的特点。
(3)气象资料分析
由于本工程超高,且高宽比特别大,在风的推力作用对整体结构晃动影响较大,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晃动给测量施工的影响越明显,受季节气温变化的影响也较明显,故有必要对广州市的原始气象资料作针对性的分析,以便通过施工时的针对性技术措施将气象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4)平面控制点位布置及引测具体操作方法
因地上1~3层A1区几乎无钢结构楼板面,当砼结构施工至正负0m后,及根据基坑外围布置的控制轴线引桩重新测设激光控制点在首层混凝土楼面并做好标记布设A2区域四个内控点,A1区域内控点在四层楼板面进行布设。
地上位激点位布置示意图
关于点位布置的几点说明:
1)由于地上钢结构分两区进行安装,考虑尽可能的共用内控点,精简控制点数量来减小控制点之间的相对误差。A2领先A1区施工,因此考虑在A2布设四个内控点,A1区域在4层面设置两个内控点与A2区域内控点形成闭合导线,方面内控点平差,并与A2区域坐标系形成统一。
投测点位操作示意图
2)完成面楼层由于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激光点穿过功能楼层需在浇筑砼前预留200*200的孔洞,浇筑砼后需测放引线在各功能楼层。具体做法示意如图6.6.1-6:
激光点位做法及保护方法
(1)测量平台激光点位接受效果如图所示:
测量平台激光点位接受效果图
(2)分七阶段进行垂直循环引测,每一阶段为一个工况,控制距离在45m~50m左右,以尽可能地降低塔体晃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1)提高铅直仪精度。为了提高点位捕捉精度、减少控制轴线垂直引测的接力次数,本工程拟采用1/20万高精度垂直仪,该仪器在200m左右范围类进行激光发生时接受到的光斑直接≤4mm,成形较为规则,受大气折射率变化的影响较小,夜间作业效果更好。
平面控制点分阶段垂直引测示意如图所示:
平面控制网垂直引测图
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引测方法
(1)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换算关系
本工程±0.000m相当于+9.000m。为了方便对控制点进行统一的维护,确定高程基准点后与基坑周围的二级平面控制网合二为一。点位尽量远离基础沉降区及受重型机械施工影响的区域,且通视条件良好,便于与城市导线网进行联测。
(2)引测方法
1)地下室部分
用水准仪配合塔尺和大盘尺顺着他的标准节往下引测至地下室3~4个固定点位形成闭合回路。
2)根据标高的做法,地上部分基准标高采用全站仪分阶段(大约每50m左右划分一个垂直引测阶段,然后阶段内引测的基准标高通过大盘尺顺电梯井角柱往上引测至每一层即可)顺着洞口垂直往上引测至测量操作平台上,将标高转移到巨柱上标记+1.000m魔仙,垂直引测示意图如图所示:
高程垂直引测及GPS复核示意图
全站仪分阶段垂直引测具体做法示意如下:
3)在±0.000m层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通过气温计所测得的大气值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后视柱身+1.000m处标高基准线,测得仪器高度值,对仪器内Z向坐标进行重新设置,包括反射棱角的常数值也一并进行设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垂直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