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实验七 中段称重法棉纤维细度测试.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七中段称重法棉纤维细度测试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中段称重法测定棉纤维线密度和公制支数

二、实验仪器与用量

纤维中段切取器(10mm),限制器黑绒板,一号夹子,梳子(稀梳、密梳),扭力天平(称量10mg),显微镜

(或投影仪),镊子,甘油,载玻片,盖玻片。

三、试样

棉纤维少许。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

Y171型纤维切断器结构如图7—1所示。

图7—1Y171型纤维切断器

1—短轴2、5—切刀3—上夹板4—下夹板6—底座

1.取样:从试样棉条中取出一定重量棉样,使棉样中纤维根数为1500~2000根左右(一般为8~10mg)。

2.整理棉束:用手扯法及限制器黑绒板和一号夹子将纤维整理成平直。一端平齐约5—6mm棉束。

3.梳理:用一号夹子夹住棉束平齐端的5~6mm处,先用稀梳,后用密梳,从棉束尖端开始,逐步靠近夹持

线进行梳理。梳去棉束中游离纤维。

再用另一夹子,是棉束平齐端伸长度为16~20mm,用稀、密梳子整理伸出在夹子外面的纤维,此时短于16

或20mm的纤维因未被夹子夹住而被梳去(见表7—1)。

表7—1棉束整理和切断时的技术要求

手扯长度梳去短纤维长度(mm)棉束切断时整齐端外露(mm)

31mm及以下165

31mm以上207

4.切取:将梳理后的棉束折叠成一端平齐的棉束,放在纤维中段切取器的上、下夹板之间,纤维要与夹板边

缘垂直。夹板的宽度为10mm。放置时须将棉束平齐端伸出夹板5~7mm。双手握持棉束两端,使纤维平行伸直

所受张力均匀,然后夹拢夹板,往下按过切刀,纤维被切断,以保证切割下来的每根纤维长度都是10mm。

5.预处理:为了消除因回潮率不同而引起的重量差异,应将中段和两端的纤维放置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室温

0603%0

203C、相对湿度)放置2h。如试验试样回潮率高于标准回潮率时,还应放45~50C度烘箱中进

行预调湿处理30min.

6.称重:用扭力天平分别称取中段及头尾纤维重量,并作记录。

7.计数:在载玻片的两边涂上少许胶水,将称得的中段纤维分别不重叠地平铺在载玻片上,使纤维与胶水粘

住,再用盖玻片覆盖后,放在放大倍数为150~200倍的显微镜或投影仪下进行逐根计数,记下每片总根数。

五、指标计算

1.线密度:

103G

Ttc(7—1)

Ln

cc

式中:—线密度(tex);

Tt

G—中段纤维重量(mg);

c

L—中段纤维长度,为10mm;

c

n—中段纤维根数。

c

2.制支数:

10n

Tmc(7—2)

G

c

式中:—公制支数。

Tm

3.每毫克纤维根数(供强力测试计算时用)

文档评论(0)

智洲云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