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38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组)(6分)
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其声呜呜然……余音袅袅,。(苏轼《赤壁赋》)
⑵,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⑶,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挟飞仙以遨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㈡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26分)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因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焉。”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惟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高长恭传》)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8分)()
⑴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⑵宜属疾在家()
⑶天颜何由可见()⑷朝廷若忌王()
⑸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⑹王既受朝寄()
⑺长恭然其言()⑻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恭独还,无所谴罚若属皆且为所虏
B.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求福反以速祸焉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D.我忠以事上王语暴以好乐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长恭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①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②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③自是有疾不疗④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⑤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⑥长恭独还,无所谴罚⑦音容兼美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⑦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长恭是皇上第四个儿子,当突厥入侵时,他率领五百人杀入敌阵,浴血奋战,终于扭转局势,建功邙山大捷。
B.高长恭很贪婪,在担任青州、瀛州刺吏期间,他大肆贪污受贿,被部属相愿发现后,他只好求他不要揭发检举自己。
C.高长恭外貌俊美,品德高尚,战功显赫,却因一言不合而横遭猜忌。为韬光养晦,他竟然盼着生病,有了病也不愿去治疗。
D.相愿为高长恭出主意,让他托病辞职以避灾免祸,高长恭深以为然,言听计从,但是最终仍未能幸免于难。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4分)
⑵岂不因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5分)
㈢古代诗歌阅读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乐府《横吹曲》中有《梅花落》,唐朝大曲中也有《大梅花》、《小梅花》二曲,又有笛曲《梅花落》。
⑴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⑵本诗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