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血液标本采集技术刘慧丽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临床检验技术》
04血常规+涂片
血液标本的抗凝
血液标本的抗凝抗凝----应用化学或物理学的方法,抑制或除去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1.枸橼酸钠109mmol/LCa2+可溶性的螯合物血沉 血小板功能凝血象输血保养液1:9凝血象1:4血沉
1.枸橼酸钠109mmol/L枸橼酸钠Ca2+可溶性的螯合物1:91:4
2.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Ca2+配位剂一般血液学的检测(plt计数)Ca2+EDTA
2.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配位化合物一般血液学的检测(plt计数)不用于凝血象和plt功能1.5-2.2mg/ml血液Ca2+配位剂
3.肝素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血小板的聚集Hct血液黏度测定
多种生化分析WBC计数和分类凝血项的检查
3.肝素草酸钠1:9血栓止血检查双草酸盐(草酸钾和草酸铵)HctRBC计数Ret目前很少使用
3.肝素肝素氟化钠EDTA-K2枸橼酸钠无枸橼酸钠
血液标本的其他添加剂促凝剂能够激活纤维蛋白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能快速分离血清标本,用于急诊化学检查
血清分离胶分离胶比重介于血清与细胞之间,离心后移到管中央,并且固化能够保证血清化学成分稳定,冷藏48小时后无明显改变用途:生化、血库、血清学等检查
(一)末梢采血(毛细血管采血)1.部位: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尖内侧
血液标本的采集一、皮肤采血法【采血部位】手指或耳垂、或足跟或拇趾【采血针】一次性专用采血针
皮肤采血法操作
皮肤采血法操作2.0-3mm
皮肤采血法操作拭去第一滴血
皮肤采血法操作
皮肤采血法操作
皮肤采血法操作
注意事项1.所选择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好。
注意事项2.严格消毒皮肤,并待消毒液干后再穿刺。
注意事项3.如血流不畅,切忌用力挤压强迫采血,应重新刺针。
注意事项4.流血不止可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至血不再流为止。
标本检测的顺序PltRBCHbWBCWBC分类血型
激光皮肤采血法
激光皮肤采血法
红外线静脉显影仪
红外线静脉显影仪
2.静脉采血法【采血部位】肘前静脉,婴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
采血方法准备→选择静脉→消毒→扎压脉带→穿刺、松压脉带→抽血→拔针止血→注入试管。
注意事项1.采血前应向受检者适当解释
注意事项2.根据检测项目判断所需采血量,选择注射器。
注意事项3.压脉带捆扎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
注意事项4.进针深度,角度不能过深、过大,以免穿刺血管造成皮下血肿。
注意事项5.抽血完毕后需要拔下针头,然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切勿用力震荡。6.采血时切忌将针栓往回推,以免空气进入血循环形成气栓。
3.真空采血法负压采血法
优点020301封闭无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溶血现象
优点1.整个采血过程没有血液外溢和污染。2.血液标本装运方便,特别适合病房和野外流动采血。3.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血液标本的交叉感染。4.避免了容器之间的转移,减少了溶血现象。5.有效保护有形成分,保证标本的原始性状。
采血标本分配顺序1血培养2无抗凝管3凝血象管4抗凝管
4.动脉采血法采血部位:桡动脉……立即送检
血液标本的处理(一)血液标本运送1.唯一表示原则2.生物安全原则(能反复消毒的专用容器)3.及时运送原则
血液标本的处理
(二)标本的接受与拒收标本容器不符,标本量不足,溶血……
(三)血液标本的与处理根据检测项目进行与处理需要血浆的检测项目: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浆)从与血细胞接触的全血中分离出来。<2h
(四)血液标本保存1.分离后标本不能及时检测或需要复查的4需要保存1个月的-20需要保存三个月-70
(四)血液标本保存2.立即送检标本3.检测后标本一般的标本至室温24小时后处理生化标本4摄氏度7天后处理
(四)血液标本保存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与保存质量保证
思考题查找卫生行业有关采血标准,说说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真空采血管的分离胶成分是什么,是否会影响检验结果?
感谢观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临床检验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