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质颗粒堆垛内的热量输运探析综述1400字 .pdf

生物质颗粒堆垛内的热量输运探析综述1400字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质颗粒堆垛内的热量输运分析综述

1.1堆垛物性表征

生物质颗粒堆积形成的多孔介质填充床,其床层传热过程可以为揭示阴燃传

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多孔介质是由多相物质所共同占据的空间,其中的固相称

为固体骨架或基质,骨架以外的空间称为孔隙或空隙,孔隙通常由气体、液体或

气、液两相占据。孔隙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孔隙之间相互连通,称为有效孔隙,

另一种是孔隙之间互不连通或虽然连通但不易流通,称为死端孔隙。

(1)孔隙率

孔隙率是多孔介质中孔隙所占的比例,定义如下:

V

伊=亏乂100%(1-14)

式中,0为多孔介质孔隙率;K为多孔介质总孔隙容积,包括连通孔隙和死

端孔隙,nP;V为多孔介质总容积,m3o

(2)迂曲度

迂曲度描述了多孔介质孔隙连通通道的弯曲程度,定义如下:

刃=—(1-15)

IL/

式中,九为连通通道的真实长度,m;4为通道两端的直线距离,mo

(3)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为多孔介质固体骨架表面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定义如下:

A

Q=V(1-16)

式中,A为固体骨架表面积,m3;V为多孔介质总体积,m3。

1.2堆垛内传热

热量传递方式通常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易自发热颗粒堆积形成

的填充床,属于颗粒型多孔介质,其热量传递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固体骨架(颗粒)之间的导热;

(2)流体的导热与对流换热;

(3)流体与固体颗粒之间的对流换热;

(4)固体颗粒之间、固体颗粒与孔隙中流体之间的辐射换热。

与单一均质物体中的导热过程相比,多孔介质中的纯导热过程要复杂很多,

主要包括[48]:

(1)固体颗粒的导热;

(2)多孔介质孔隙中流体的导热;

(3)固体颗粒空隙层中流体的导热;

由于固体颗粒与流体物性的不同,两者对导热的影响也不同。对于非金属多

孔介质材料,固体颗粒对多孔介质的导热性能影响较小。若多孔介质中的流体为

气体,则气体对多孔介质的导热性能有重要影响。影响多孔介质导热过程的因素

很多,包括固体颗粒的物性、孔隙的大小和形状分布、流体的种类和特性、压力

及温度等。

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过程与一般物质表面上的对流换热过程相似,包括大

团流体运动混合的对流传热和流体分子运动导致的热量传递。多孔介质中的对流

换热分为自然对流换热和强制对流换热,由多孔介质内部部分流体温度或浓度不

同而使流体密度不同形成的对流换热称为自然对流换热,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对

流换热称为强制对流换热。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也分为层流、过渡流及湍流对

流换热。

多孔介质的辐射换热有多孔介质内辐射换热和多孔介质外表辐射换热两种。

多孔介质内辐射换热是在多孔介质固体颗粒温度较高时发生在多孔介质内部的,

多孔介质外表辐射换热发生在高温多孔介质外表面与外界的传热过程中。

很多学者对多孔介质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Tsory®建立了颗粒-颗粒和

颗粒-壁面传热模型,对压缩条件下颗粒床的有效导热系数进行了传热模拟,通

过已有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颗粒的导热系数比空气大很

多时,通过床层孔隙的导热不能忽略。Lu〕研究了在低对流干燥速率下湿石英

颗粒填充床的传热传质过程,利用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非饱和多孔介质

中多相流动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假设局部热平衡。何宗旭⑶]运用格子Boltzmann

方法研究了底部局部加热多孔介质方腔的自然对流传热,分析了高温热源位置和

尺寸对多孔介质方腔自然对流传热性能的影响。吴

文档评论(0)

文体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