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京中考语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格式汇总(套路)-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docx

北京中考语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格式汇总(套路)-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0

北京中考语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格式汇总(套路)

TOC\o1-1\h\u一、古诗鉴赏技巧 1

二、记叙文技巧 4

三、议论文技巧 13

四、说明文技巧 15

五、语言应用技巧 17

一、古诗鉴赏技巧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附录1:常见诗人形象:

1、豪放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7、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

8、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9、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10、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

附录2:诗人形象鉴赏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吊古伤今、哀叹昔盛今衰。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附录3:常见意境类型:

1.意境种类: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清、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

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概括时用二个词四个字,

例如:?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寒、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语文月刊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用此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营造何意境。

附录3:古诗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化用、互文、反复,双关等;

【表达方式】:(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衬托,象征联想,对比等。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二、记叙文技巧

01

?标题?

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02

?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