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3)少尿期多于5~8d,持续2~5d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相关表现为:少尿、无尿、尿毒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出血加重;高血容量综合征;肺水肿尿中有膜状物为重症(4)多尿期多在病程第9~14d,持续1d~数月可出现脱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继发性感染和继发性休克。(5)恢复期24h尿量恢复至2L/d以下,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基本恢复。谢谢!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目录目录目录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病理学》主讲人:金岚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ehemorrhagicfever,EHF)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由鼠类传播给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病变以出血性血管炎为特征,本病广泛流行于欧亚国家,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除青海和新疆外,均有病例报道。(一)概述EHF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汉坦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鼠类是最主要的宿主和传染源。本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直接接触、胎盘垂直传播和虫媒传播。各季节均可发生,尤以冬季多(二)病因和发病机制EH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研究提示,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同时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既有清除病毒保护机体的作用,又有引起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由于汉坦病毒对机体组织呈泛嗜性感染,因而常引起多器官损害。1.病理变化基本病变为全身小血管的出血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脱落和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尸检时可查见全身皮肤和各脏器广泛出血。(三)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多在2周左右三类主症:发热及中毒症状、出血及血浆外渗和肾脏损害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⑴发热期①发热:多急性起病稽留热和驰张热多见持续4~6天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重症热退后症状加重,为本病特征②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胃肠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精神、神经症状。③毛细血管损害表现充血:三红(颜面、颈、胸潮红),酒醉貌水肿:三肿(球结膜、眼睑、面部水肿)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腔道出血。④肾损害(2)低血压休克期病程第4~6天多在发热末期或热退时出现心率增快-预示休克的发生持续数小时至3天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有关表现:短暂低血压或明显低血容量性休克目录目录目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