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儒林外史》读后感200字范文.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读后感200字范文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以讽刺为武器,深刻剖析封建社会虚伪与腐败的经典之作。书中以科举制度为背景,生动刻画了士人在追逐功名利禄过程中人性被扭曲的众生相。作者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塑造了如严监生般吝啬贪婪、虚伪狡诈的典型形象,令人啼笑皆非。与此同时,作品也歌颂了王冕等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理想人物,为黑暗社会注入了一丝光明。这部小说以辛辣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科举制度的弊端,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读完《儒林外史》,令人深思,它不仅是古代社会的缩影,也对我们反思当下社会现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儒林外史》读后感200字范文

《儒林外史》作为清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吴敬梓以幽默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士人精神的堕落与人性的扭曲。小说通过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范进、严监生等,展现了他们在追逐功名利禄过程中的种种荒诞与丑态。范进的发疯、严监生的吝啬,这些情节不仅令人捧腹,更让人对社会的不公与虚伪深感愤慨。然而,在讽刺之余,吴敬梓也塑造了如王冕般坚守道德、追求自我价值的理想人物,为作品注入了希望的光芒。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更启发我们思考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

创作背景与社会意义

小说诞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度日益腐朽,官场黑暗,礼教虚伪。吴敬梓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小说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精神的摧残以及社会风气的堕落。他以讽刺的笔触,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对儒林人士的描写,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腐蚀。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周进在贡院号哭撞墙等情节,生动展现了士人在追逐功名时的荒诞与扭曲。与此同时,作品也塑造了王冕、杜少卿等理想人物,他们坚守道德、追求自我价值,为小说注入了一丝希望。

主要人物与情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既有范进、周进这样热衷科举的腐儒,也有杜少卿、王冕这样的道德楷模。范进为了科举耗尽一生,甚至中举后表现出极端的癫狂;而王冕则选择隐居山林,以保持独立人格。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夸张、对比等讽刺手法,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下的社会问题。

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小说采用白话文,语言生动幽默,细节描写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吴敬梓的讽刺手法独特,既有写实性,又充满幽默感,使作品既具有批判力度,又不失阅读趣味。鲁迅曾高度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能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批判封建社会的讽刺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文学经典。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至今仍为读者提供着深刻的启示。

文档评论(0)

黄博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