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VIP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提升语言运用素养,需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积累、梳理、整合,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规

律。

1.(16分)为了参加春节朗诵会,你借助AI软件生成了一篇朗诵稿。稿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修改。

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它蕴(yùn)藏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宛如一条纽带,将

分散在五湖四海的游子与家乡紧紧相连。

①一到年末,大街小巷才被喜庆的氛围笼罩。红红的灯笼高挂,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人们回

家的路。春联上的墨香,在空气中弥慢,对仗工整的语句承载(zài)着对新岁的美好祈愿。商场里人声鼎

沸,人们欢快地挑选着年货,大家都各得其所,购物车里装满了年的甜蜜。

②除夕夜,透过一扇扇窗,让年夜饭的香气缓缓飘出。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长辈给晚

辈发的红包里装着的不只是压岁钱,更是对晚辈深深的祝福与疼爱。守岁时,电视里播放着热闹的春晚,

每一个节目都传递着欢乐与希望。当新年钟声敲响,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为新的一年拉开华丽

序幕。

这就是年,是喜庆,是团圆,是希望,是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文化符号。

(1)朗诵稿中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3分)

A.蕴(yùn)

B.弥慢

C.载(zài)

D.序幕

(2)朗诵稿中的加点成语,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3分)

A.五湖四海

B.人声鼎沸

C.各得其所

D.天伦之乐

(3)对朗诵稿中画线句①②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将“才”改为“就”

B.①句将“一”改为“只要”

C.②句将“透过”改为“通过”

D.②句将“让”改为“把”

(4)朗诵中为表达对年的无尽情思,你认为划波浪线处的“,”需要修改为(3分)

A.——

B.!

C.……

D.。

(5)朗诵彩排时,有同学将“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这句话中的“最”字进行了

重读。请说说他这样处理的原因。(2分)

(6)朗诵会场需要张贴一副春联,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将下面春联补充完整,并将序号填写在相应位

置。(2分)

①梅花

②青松

③送春到

④进万家

上联:迎雪香千里

下联:福字敲门

二、阅读古代诗文作品,需要将学习积累和转化运用相结合,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

2.(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对文言词句的分类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选项类别示例

A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词类活用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其一犬坐于前

C古今异义亦不能有所中伤与儿女讲论文义

D特殊句式天,积气耳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因往晓之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下车引之

C.宋之丁氏

D.久之,目似瞑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则寓言故事常用来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B.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如“废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试卷课件免费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如果有个别试卷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人,告知试卷全称,本人将下架删除,敬请谅解!!!!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