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控制巴勒斯坦。-关于16世纪初,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一战结束,奥斯曼帝国解体,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当地的犹太人约5万6千人,占当地居民的8%。犹太复国主义的由来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民长期遭受居住国、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统治阶级残酷迫害、民族权利备受践踏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原因有三:宗教、文化上的原因。经济上的原因。近代以来反对共产主义的原因第三章战后初期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第一节战后初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形势一、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概况、原因、特征14个亚洲国家获得独立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作好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殖民主义势力的严重削弱,新老殖民主义矛盾的加深。苏联的崛起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及其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转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已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战后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使推动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因素。010302040506特征: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呈现多样性从社会性质和面临的革命任务角度殖民地国家革命半殖民地国家革命从斗争方式和革命道路的角度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非暴力的和平发展道路从领导力量的性质角度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爱国的王国贵族或部落酋长领导的独立运动意义和影响:--有力的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为第三世界的崛起创造了前提条件。--亚洲民族独立的浪潮引发了地区冲突。印巴战争:1947-194919651971中东战争:1948-19491956196719731982殖民主义国家的对策--新殖民主义殖民地对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意义-经济上,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挽救濒于崩溃的国内经济。-政治上,企图重建殖民帝国巩固摇摇欲坠的大国地位。-(美国)战略上,控制亚非拉中间地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在旧殖民主义体系不断瓦解的形势下以新的方式推行的殖民主义政策,主要特点是,不采用直接的军事、政治、经济控制和干涉的方法,而是更多的采用隐蔽的和间接的方法来维护殖民利益。-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背景: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国自身的历史经验。-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手段:在反共、反殖的旗号下进行渗透扩张。以美援作为实现扩张目标的重要手段。将亚非拉国家拉入美国组建的政治军事集团。策动转变,扶植亲美政权。01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与《旧金山和约》02美国关于战后东亚地区对日受降的安排。03美国--日本、菲律宾、04朝鲜北纬38度线以南05苏联--中国东北、库页岛、06朝鲜38度线以北07中国--中国(包括台湾地区)、08法属印度支那北纬16度线以北第二节战后初期亚洲国际关系千岛群岛与日本北方领土问题。1855年日俄亲善条约1875年圣彼得堡条约(千岛库页岛交换条约)1905年朴茨茅斯条约1945年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2、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目标与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蓝眼睛的太君--麦克阿瑟--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与世界和平的威胁--建立和平与负责的政府美国对日民主化改革01-惩处战犯021946.3-1948.12东京审判03政治整肃:取缔法西斯政党04解除法西斯分子公职05-修改宪法061946.3.5通过新宪法,特点:07由专制天皇制变成象征天皇制08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09--解散财阀消除财阀家族对企业控制分割大企业股份分散化--农地改革消灭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富农经济关于改革的评价:改革的性质是反封建、反帝、反法西斯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客观上适应了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