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一、宋代政府组织
甲、宋代中央政府
汉唐宋明清,宋最贫最弱;政治制度,最没建树。宋之于唐,因循承袭,纵有变动,没有建立。
乙、相权之分割
相权低落。
三省:
门下尚书两省移出皇宫,长官不再预闻政府之最高命令。中书省皇宫内,单独取旨,称政事堂,与枢密院(对立,分割宰相军事权)合称二府。
财政:
司本是唐尚书六部下官名。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而甚至有宰相自兼司之职的。宋代三司分离,地位上升,专掌政府财政,第一是户部司,第二是盐铁司,第三是度支司(管经济出纳)。王安石变法,第一措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把户部、盐铁、度支三个衙门重新组织并统一于新机构中。是想把财政大权重新掌握到宰相手里,正如唐代之由宰相来兼领司职。司马光,财政该由三司管,三司失职,可以换人,不该让两府侵其事。
用人:
官员选任及黜陟原本为宰相下属吏部尚书职权。宋代另设考课院,后改名审官院,又将审官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由别置三班院,铨衡内廷供奉及殿直官。不仅宰相和唐制不同,就连尚书成为行政总机关的制度,也都破坏。
丙、君权之侵揽
朝仪
唐代“三公坐而论道”,群臣朝见时,宰相有座位并赐茶;宋代宰相上朝一同站着不坐。
尊崇皇权,拨乱反正;“豪门大家与进士轻薄”
皇帝诏书
唐代,“熟拟(中书省)”、“印画(皇帝)”,“其实是宰相出旨,只求皇帝表示同意就算”、“皇帝在政府所下的一切最高命令有他的同意权”;宋代,“劄子(意见的节要,呈送皇帝决定,“面取进止”,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宰相面取进止的诏文,仅是一种草案或条陈,而不再是定旨出命的定稿”“宋代的最高政令之最后决定权在皇帝,而不在宰相”
政府指示
唐及宋初:堂(政事堂)贴重于敕命——中书不得下堂贴,改用劄子指挥——太宗朝:公事须降敕指挥,即用劄子,亦当奏裁——神宗朝:仍许用劄子
《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
唐中书指挥事谓之“堂贴”,予曾见唐人堂贴,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
……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本朝枢密院亦用札子。但中书札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枢密院札子,枢长押字在下,副贰以次向上,以此为别。头子唯给驿马之类用之。
丁、谏垣与政府之水火
唐代谏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等)与掌管封驳权之给事中同隶属于尚书省,职责为向皇帝谏诤过失。阶位低,无大权,受政府尊重。挑选年轻后进,有学问,有气节,而政治资历并不深的人担任。散朝后,门下省谏官得以列席君相讨论并充当传声筒角色,以避免及调节君相间直接矛盾。唐代谏诤权在宰相之手,谏官仍是宰相唇舌。
宋代谏垣独立,并无长官。宋制,谏官不许由宰相任用,必须皇帝亲擢。谏官由规劝天子转而纠绳宰相。谏官以言为职,不讲话就是不尽职,讲错话反而不要紧,即便免职,声望反而更高,更有升迁机会。为反对而反对,形成一个只发空论而不负实责的反对机关,政府受无意义掣肘。
戊、宋代地方政府
三级地方行政体制——路/府州军监/县以中央官带知某州某府事临时差遣
监司官——每路四,帅、漕、仓、宪,帅即安抚使,掌一路兵工民事,领军旅禁令,赏罚肃清;漕即转运使,掌财赋,领登耗上供,经费储积;宪即提刑按察使,掌司法,领狱讼曲直,囚徒详复;仓即提举常平使,掌救恤,领常平义仓,水利敛散。州县官吏由唐代仅奉承观察使,转向宋代奉承四个直隶上司。漕使即转运使最为重要,将财富全部解送中央,地方更无存储。中央集中,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侵,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
二、宋代考试制度
宋代考试制度,大体沿袭唐代。
宋代科举所获影响与唐代不同:白屋书生、偏远考童→(取代)门第子弟;文选诗赋、经籍记→(取代)门第家训、政治掌故(即科举制重选拔而忽视政治素养培训)→进士轻薄
唐代:公榜公卷制→宋代:(防弊)糊名制
唐代:礼部考试,吏部分发任用,及第须经各衙门长官辟署,任僚吏,对政事切实历练;宋代:及第即得美仕。
制度改革构想:学校教育代替考试;将考试内容从诗赋改变作经义
改变考试内容实际影响: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后录》卷六:王荆公改科举,莫年乃觉其失,曰:“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盖举子专诵王氏章句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注疏尔。
三、宋代赋税制度
大体由唐代两税制沿下。
弊端一:税上加税
弊端二:地方自治组织——三老(教化)、啬夫(收田租)、游徼(警察盗贼)体系瓦解;晚唐五代征额外力役、供调(原本已归入两税)时,临时寻地方领袖专门对上办差,择肥而噬,一家一户接替破产,“差役法”。王安石变法,“免役法”,免役钱由政府制定,各家摊派,由此可免得地方上私家为政府办公差破产之苦。
四、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禁军、厢军(指驻扎在各地城厢,只在地方上杂差)
不敢和辽国再打仗。因为只要打就只能胜,不能败。败了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