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黄元御中医名家故事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元御主讲人:丁勇中医名家故事

黄元御平生不爱云和雨,唯喜春风抱满怀。因目弃儒从医路,良相良医功同哉。

黄元御黄元御(1705年-1758年),山东潍坊人,名黄元御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他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提出“中土回环”的气机升降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又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清史稿》为其立传。

一、因眼误治而弃儒从医是名门望族之后、明朝户部尚书黄福的十一世孙。黄元御自幼聪明,受其家庭影响,从小立志走仕途为官从政,古籍记载说他“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加上他的家庭背景,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黄元御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九月(1705年)”

一、因眼误治而弃儒从医黄元御30岁时,因用功过度,患了眼病。可能本来是个肝血亏虚、虚热上浮的病症,请了个医生,却给他开了苦寒清热泻火的方药,不见好转,又为他散寒,结果眼病加重。家里又请了一个针灸的医生,说黄元御眼部有瘀血,给他眼睛扎针,流了很多黑血出来,然后又让之前那个医生开药,几经折腾,黄元御的左眼完全失明了。由于古代做官要五官端正,黄元御的从政之路因此断送。黄元御哀痛之余,心想:真是庸医害人,除了我自己,世上因误治失明和死亡的又何其多呢?于是他发愤立志“生不为良相济世,亦当为良医济人”,从此走上弃儒从医之路。

一、因眼误治而弃儒从医被召进皇宫给乾隆皇帝治病,并且治好了乾隆的病,乾隆亲书“妙悟岐黄”以为褒赏,并任命他为御医。后因医术高超黄元御的从医之路,从研读《伤寒论》入手,然后是《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他将张仲景等四人尊为“医门四圣”。由于他有国学基础,悟性又高,在研习经典之后,便开始悬壶行医,经过几年临床实践,医术不断精进,声名大噪,时人将他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为“南臧北黄”。

一、因眼误治而弃儒从医一段辛酸的经历断送了一个年轻人的仕途,却成就了一代名医大家。黄元御没能科场夺魁,却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名医,造福百姓,遗泽后人,与其初心抱负可谓殊途同归。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有了切身的经历,才有成就事业的动力和意志。

二、闻声知肺腐有一年,沈阳有个王爷的儿子重病,当地的医生都治不了。乾隆便派黄元御前往沈阳救治患者。黄元御一路上马不停蹄地奔赴沈阳王爷府。到了沈阳,王爷亲自出门迎接黄元御,并且不等他询问,就急忙诉说他儿子的病情。黄元御说道:“王爷您好,我刚才进来,路过东边屋子的时候,听见里面传来痛苦的呻吟声,请问那是您儿子吗?”王爷赶忙点头。黄元御思考片刻,悲伤地说道,“王爷,我不用看了,很可惜呀,他的肺都已经烂了,太晚了,已经没救了”。王爷听后,很是诧异和惊恐,瞬间呆住了,然后面色铁青,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仆人端上一个血淋淋的腐烂不堪的肺。王爷也拿着匕首回来了,然后告诉黄元御,“先生你真是医术如神,这就是他的肺,真的烂透了!”黄元御惊倒在地,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二、闻声知肺腐经过此次劳累和惊吓,黄元御便得病而卧床不起。儿子问他生病的原因,黄元御告诉他,自己已经胆破神伤,治不好了,也就只有百日寿命。果然过了一百天左右,黄元御就真的离世了,享年54岁。

《难经》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也就是说中医自古就有单纯通过听声音来准确诊断病证的技能,就跟圣人一样,水平很高。这个故事既说明了黄元御医术的高明,也表明了医生的无奈!医生也是人,尽可能去救死扶伤,却不是每次都能救活,包括医生自己。所以,我们要敬畏生命,尽可能活的有意义和价值。二、闻声知肺腐

主讲人:侯丽主讲人:丁勇大医精诚

文档评论(0)

vermonth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