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将疾病的临床表现概括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个方面,它是中医最基本的辨证法则,是中医证候分类的纲领。
中医认为:
任何一种病症都可以用八纲进行归类;
八纲中的每一纲都有它的典型证候,可以独立存在;
临床上往往是多种证候并存,多种属性互见;
八纲中阴阳两纲最为重要,它可以统领其它六纲,任何疾病都是阴阳失和的结果。
八
纲
辨
证
之
阴
阳
阴阳辨证在八纲辨证中的地位
阴证和阳证的基本表现
阴虚和阳虚
亡阴和亡阳
阴阳辨证在八纲辨证中的地位
阴阳为八纲之首。
《素问》指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张景岳说:“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纪”。
辨证时应首先分别阴阳,然后再进一步区分表里、寒热、虚实,如此层次分明,辨证准确。
阴证和阳证的基本表现
阴证的基本表现:
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目光无神,声音怯微,形寒肢冷,举止迟缓,口和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苔薄白,脉细迟缓。
总之,大凡人体机能衰退,营养不足,脏器退变等大多属于阴证范畴。
阳证的基本表现:
精神亢奋,面色潮红,两目充血,声音高亢,恶热喜凉,烦躁多动,口渴气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苔厚黄燥,脉数大有力。
总之,大凡人体机能亢进,营养充足,脏器出现新的器质性病变等大多属于阴证范畴。
阴虚和阳虚
阴虚的基本表现:阳虚的基本表现:
真阴不足
虚火上炎,
面赤颧红,
唇若涂丹,
口干咽燥,
骨蒸潮热,
五心烦热,
盗汗梦遗,
舌红少苔,
脉细数无力。
真阳不足
面色晄白,
自汗乏力,
食欲不振,
少气懒言,
腹胀便溏,
五更泄泻,
两足困重,
舌胖大有齿痕,
苔薄白,
脉大而无力,尺脉弱。
亡阴和亡阳
《素问》指出:“阴阳离绝,精气乃散。”
亡阴和亡阳是阴阳将行离绝之象,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危险证候,也是疾病通向死亡之路的必由之路。当此之时,务求辩证准确无误,当机立断,施行最迅速有效的抢救,才能转危为安。
亡阴
亡阳
八
纲
辨
证
之
表
里
概述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证
表里概述
表里是鉴别疾病部位深浅的二纲。
表证:病在表者,病势浅而轻,治疗较易;
里证:病在里者,病势深而重,治疗较难。
逆证:由表入里,说明病情发展、加重;
顺证:由里出表,说明病情减轻、向愈。
半表半里证:病位介于表里之间,大凡足少阳胆经证属此类。
表证:病位表浅,多指外感证。
加恶风、
汗出、
脉缓者
表虚证(中风)
主方:桂枝汤
加恶风、无汗、
脉紧者
表实证(伤寒)
主方:麻黄汤
加口渴、热少寒多、
脉数者
表热证(温病)
主方:桑菊饮
里证:病位已深,病在脏腑。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有“外邪入里”和“脏腑自生”的不同。
半表半里证:病位在表里之间,大多为邪气客于足少阳胆经。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欲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
八
纲
辨
证
之
寒
热
寒热的证候特征
寒热的真假
概述
寒热:辨别疾病性质的二纲。
寒证:通常由寒邪引起,或由于脏腑、经络、肌肉、气血不足而生;
热证:通常由热邪引起,或由于脏腑、经络、肌肉、气血有余而生。
辨证要点:由口渴与否,二便如何,四肢之温凉、脉象、舌象来观察。
寒热的证候特征:
寒热的真假:为辨别疾病性质的二纲。
八
纲
辨
证
之
虚
实
概述
虚实的临床表现
虚实:辨别疾病邪正盛衰关系的二纲。
辨别虚实的目的:确定治疗方法。“实则泄之”,“虚则补之”。凡正气不足、阴阳气血亏损者皆属虚证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虚证大多指生理机能的衰退。
虚实的临床表现:
虚证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等
心血不足、心脾两虚等
肺阴虚、肾阴虚、肝肾阴虚等
脾阳虚、肾阳虚、脾肾阳虚、心阳虚等
邪气
正气
正气
正气
脏腑辨证:以脏腑为纲进行辨证。
脾胃辨证
心病辨证
肝病辨证
肺病辨证
肾病辨证
包括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胃火炽盛、胃阴虚。
包括心气虚、心阳虚、亡阳;心血虚、心阴虚、亡阴、心火过旺、痰迷心窍、心血淤滞。
包括肝气郁结、肝胆实火、肝阴不足、肝风内动、寒滞肝经。
包括肺寒咳嗽、肺热咳嗽、肺燥咳嗽、
痰浊阻肺、肺气虚、肺阴虚。
包括肾不藏精、肾不纳气、
命门火衰、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