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川省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模拟卷五及答案解析.docx

四川省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模拟卷五及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模拟卷五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呱呱坠地(gū)B.气冲斗牛(dǒu)C.纨绔子弟(kù)D.恬不知耻(ti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B.虽然天气不好,但是他还是按时到达了会场。

C.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对中学生来说很有阅读价值。

D.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经常帮助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其中包含了《狂人日记》等经典作品。

D.《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被誉为“喜剧之王”。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像一座山一样屹立在那里。

B.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C.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5.下列关于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之”在文言文中只有代词的用法。

B.“而”在文言文中只有连词的用法。

C.“其”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他的”、“它的”、“其中的”等多种意思。

D.“乎”在文言文中只用于句末,表示疑问。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6.《静夜思》的作者是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_________之情。

7.《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读作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出自_________的作品,意在说明_________。

9.《离骚》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战国时期_________的杰出代表。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_________的《正气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1.《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指的是睡觉的床。()

13.《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父亲的背影。()

1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15.《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四、阅读理解(共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即使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曾孙;曾孙又生玄孙,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以应。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每题2分,共4分)

①惩山北之塞

②杂然相许

17.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即使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曾孙;曾孙又生玄孙,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还怕挖不平吗?

18.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922题。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爬上那边的月台,那末下来就不容易了。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9.文中“我”为什么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