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附件
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目录(2018年)
一、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减量及治理土壤板结酸化技术
二、基于天然有机复合物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三、固化/稳定化修复装备
四、化学淋洗修复装备
五、气提+氧化修复装备
六、异位热脱附装备
一、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减量及治理土壤板结酸化技术
(一)技术提供方
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二)技术路线
炭吸附聚谷氨酸是在发酵生产聚谷氨酸的基础上,经生物炭处理,通过进一步交联、发酵生产出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炭吸附聚谷氨酸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高负电性、成膜性、吸水性、缓释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对环境安全友好等特性。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酸碱值,防治土壤板结酸化。
利用炭吸附聚谷氨酸分子链上含有的大量游离羧基等功能团,与土壤中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发生极强的螯合作用,可形成不溶性重金属络合物,从而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降低作物及其果实对重金属的吸收。
(三)主要指标
治理土壤板结酸化:施用量为250~500克/亩,兑水15~30公斤/亩,均匀喷施于土壤,每个生产季施用2~3次。使用该技术后,在化肥减量30%的情况下,农作物平均增产8%。治理后的土壤,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检测,土壤pH值趋向中性,土壤总孔隙度增加5%~7%,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20~45个种群。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轻度污染,施用量为500~1000克/亩,兑水30公斤/亩,均匀喷施于土壤,每个生产季施用2~3次;中度污染,施用量为1000~2000克/亩,兑水30公斤/亩,均匀喷施于土壤,每个生产季施用2~3次。经SGS检测,结果表明,小麦降镉率21%,小麦降铅率60%,水稻降镉率和降铅率均90%。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肥减量、板结酸化和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
二、基于天然有机复合物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一)技术提供方
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
(二)技术路线
在精确评估受污染土壤污染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土壤修复方案。首先对多种有机复合物(天然腐泥、低位泥炭、腐熟后的畜禽粪便)按需进行配比,经提纯处理后导入磁化装置进行磁化,形成天然磁化有机土壤修复剂,与研制的土壤修复一体机结合进行污染土壤综合修复。此项技术通过修复剂中富含的腐植酸、生物炭、微生物等螯合、吸附土壤中的游离态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降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和生物流动性。同时磁化后的修复剂可产生剩磁效应,持续激活修复剂及土壤中原有的营养物质及各类酶的活性,从而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有机物分解,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三)主要指标
修复剂原料均为天然物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无二次污染;设备处理能力在40~150m3/小时,土壤含水率≤30%,修复剂精确投加比例0.5~15%。轻度污染土壤施用量为100~150kg/亩,中度污染土壤施用量为230~300kg/亩,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可达20%,降低土壤中游离重金属含量可达25%,调节后土壤pH值在6~8之间。
(四)适用范围
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化稳定化、有机污染吸附及氧化还原等多种污染类型的土壤修复,行走履带可适应多种复杂地形。
三、固化/稳定化修复装备
(一)技术提供方
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二)技术路线
该装备包括进料系统、加药系统、混合系统和出料系统四个单元,其中进料系统一般包括筛分系统和储料斗,加药系统根据药剂剂型分别设置固体和液体储仓,利用螺旋输送装置输送至皮带输送装置上通过的待处理物料,并一同在推进式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后物料通过皮带输送至高处落下过程中再次混匀为混匀落料。
(三)主要指标
设备处理能力:30t/h;装机容量:36KW;
药剂罐容量:5m3×2;搅拌仓停留时间:20min;现场装配时间:1~3d;运行时间:8h/d;测量承重系统精度:±5%。
(四)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也可用于一些有机物污染修复。
四、化学淋洗修复装备
(一)技术提供方
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二)技术路线
土壤异位淋洗技术,通过预处理去除较大颗粒土壤,减少后续淋洗量,使用淋洗剂将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回填洗净土壤或其他再利用方式。通过清洗分离出5~40%体积比的细颗粒土壤浓缩了绝大部分的污染物,可进行填埋或用其他技术如热脱附等进行处理,淋洗液则可通过常规水处理手段处理达标后回用。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污染土壤挖掘和晾土、两级筛分(其中二级筛分为湿式筛分)、一级洗脱后进入旋流分级、粗粒二级洗脱压滤、细粒沉淀压滤、洗脱液混凝处理回用、净土填埋或回填、细粒滤饼做危废处置。
(三)主要指标
装备类型:可拆分、组合式;占地面积:20×30m2;组装时间:2~3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