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环境治理用微生物菌剂》团体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缺口日
益扩大。然而,城市工业及居民生活污水总量也逐渐递增。大量未
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自然水系,致使我国城市水环境遭到严
重的污染和破坏,处理城市水污染和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迫在眉睫。
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
法和化学法的处理效率低,费用高,管理复杂,甚至可能造成二次
污染。生物方法通常是利用具有各种生理生化性能的微生物类群间
的相互配合而进行的一种物质循环过程,从而使污水得到再生的过
程。生物方法处理污水具有效率高,费用低,能耗低,出水质好,
管理简单等优点。
微生物菌剂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能力强等特点,能不
断的与周围的环境快速的进行物质变换。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
的条件,因而能使微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
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经标准起草组及专家组多次调研论证,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
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特立项
1
本标准。本标准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2020年第一批团体标准项目计
划。本标准项目计划编号为T/CIC017-2020。
二、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提出,由中国
工业合作协会归口,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新
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
三、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
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微生物技术在环境
领域的应用,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开发了一系列的微生物
技术及其产品,并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及污染
环境介质治理等诸多方面。当前,环境微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已进入
蓬勃发展的轨道。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越来越严厉的环境法,市场
对环境微生物菌剂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环境微生物菌剂既可以修复
2
受污染天然水体生态,如湖泊、河道和港湾,还可以修复残留农药
污辱的农田土壤。
四、标准的编制原则
标准起草组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以国家、行业现有的标准为制订基
础,结合我国目前微生物菌剂行业现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
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及相关要求对标准文
本进行编制。
五、标准编制过程
2020年9月8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正式批准《环境治理用微生
物菌剂》立项;
2020年11月14日,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牵
头组织的《环境治理用微生物菌剂》团体标准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
工业合作协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新疆河润水业
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河北省微生
物肥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闰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微生物肥料技术
研究推广中心、北京星皓互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
专家、起草组代表共同讨论确定了标准编制内容、各单位分工、时间计
划及工作要求。
六、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3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治理用微生物菌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剂型功能
和应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治理的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1605化学品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GB4789.3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