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项目任务的下达时间为2022年1月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
究所提出,深圳市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简称SLDA)归口。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政策动向
2019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要求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
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
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
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强调:“十四五”时
期,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
护和利用、加快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家现代种业基地建设、培育有核
心竞争力的产业主体、提高种业监管治理能力、加强种业系统自身建设。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
地问题”,并提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予以高度关注。针对
种子明确三项关键任务: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二是尊重
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三是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二)行业难点
1.技术方面
早期的植物育种,尤其新品种选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同一个地方,一年进行
几代杂交获得几代种子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随着温室的发展,育种研究也随之转移到环境稍好的温室内,减少了自然灾害对
育种实验材料造成的损失;但在气候条件变化很大的地区,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
带来的高温或低温仍然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为了加快育种的速度,科学家们选择不同地区,在获得一代杂交种子后,在另一
个气候适宜的地方进行下一代杂交,实现一年两代甚至多代杂交育种,来缩短育种所
需的年限。
2.产业方面
我国种业发展正处于大力推进的转型期。我国种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种业发展监
管体系不完善、部分品种种质资源对外依赖性强、育种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竞争力不
强、制种生产线落后等问题。
图1我国种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从纵向发展看,我国种业的市场化发展不断增强,种业规模初成,发展速度较快,
见图1.
从横向对比看,我国种业产业化发展较弱,与国际龙头种业抢夺市场份额的能力
不足,种业发展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技术趋势
2021年9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式发布“强种科技行动”中长期发展目标
与重点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力争到2030年,实现粮食作物品种高产
优质与自主可控、四大作物单产水平和品质稳步提升,支撑保障我国水稻、小麦口粮
绝对安全,保证玉米基本自给,大豆自给率逐步提升,其中食用大豆完全自给。中国
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钱前院士团队通力协作,研发出“水稻育种加
速器”。
“水稻育种加速器”:采用环境可控的技术优势,进行了环境-营养耦合调控对
作物的影响机制研究,探明了激发光合潜能、促进生物量积累、诱导早期开花以及促
进快速生长与结实的调控方法,运用多光质组合LED光源,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提
供不同的光谱配方,让作物生长得更快、更好。实现了水稻生长周期减半、60天左右
收获的重要突破。
“作物育种加速器”技术:将适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照明应用于日光温室、
植物工厂、育苗、植物组织培养等农业领域,利用AI、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计算
机、光电等技术,经过研究掌握作物快速繁殖的一些环境调控机理,结合植物生长规
律,高精度控制管理温度、湿度、LED光照、CO2浓度和营养等环境条件,即通过光
照、营养、温度等的精准匹配,将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例如,水稻生长周期从120
天缩短到了60天)。
(四)目的及意义
“作物育种加速器”的出现,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是一种福音。
在育种加速器里生长的作物的生命周期会比在普通田地里种植的作物收获周期
缩短,实现农作物连续生产、快速规模化繁育。减少了对土地面积的依赖,也能使
亩产产量大幅提升;产量有提升,品质有保证,为未来生产粮食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储
备。该技术的进步,农业不仅在农村有了新的发展模式,也在城市有了发展的途径,
为人们的生活给出新的保障方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