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一、仪器误差二、观测误差三、外界条件的误差角度测量错误实例水平角测量中影响测角精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仪器误差、观测误差以及外界条件误差的影响。单元3角度测量一、仪器误差仪器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仪器加工装配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如度盘刻划误差、度盘中心和照准部旋转中心不重合而引起的度盘偏心误差等。这些误差不能通过检校来消除或减小,只能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来予以消除或减弱。如度盘刻划误差,可通过在不同的度盘位置测角来减小它的影响。度盘偏心误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弱。二是由于仪器检校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如视准轴不完全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完全垂直于竖轴等。这些误差经检校后的残余影响,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予以消除或减弱。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二、观测误差1.仪器对中误差仪器存在对中误差时,使正确角值与实测角值之间存在误差。测角误差与偏心距成正比,与测站到测点的距离成反比。进行水平角观测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应超出相应规范的规定,特别是当测站到测点的距离较短时,更要严格对中。2.仪器整平误差仪器整平误差引起横轴倾斜的误差。整平误差不能用观测方法消除其影响,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零点在一格以上,通常应在下一测回开始之前重新整平仪器。当观测目标的竖直角很小时,整平误差对测角的影响较小,随着竖直角增大,其影响亦随之增大,更要注意仪器的整平。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3.目标偏心误差
瞄准的目标偏斜或目标没有准确安放在地面标志中心而产生目标偏心误差,它对水平角的影响与仪器对中误差类似,即误差与目标偏心距成正比,与边长成反比。在测角时,应尽量瞄准标杆的底部。
4.照准误差
影响望远镜照准精度的因素主要有人眼的分辨能力,望远镜的放大倍率,目标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大气的温度、透明度等。应尽量选择适宜的标志,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合适的观测时间,在瞄准目标时必须仔细对光并消除视差。
5.读数误差
读数误差主要取决于仪器的读数设备,同时也与照明情况和观测者的经验有关。DJ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误差,若是分微尺测微器读数设备,主要是估读误差一项,应仔细调节读数显微镜目镜,使度盘与测微尺分划影像清晰。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三、外界条件的影响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多,如大风、松软的土质会影响仪器的稳定;大气透明度会影响照准精度;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仪器的整平;受地面辐射热的影响,物像会跳动等。在观测中完全避免这些影响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和条件,尽量避开不利因素,使其对观测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例如,安置仪器时要踩实三脚架腿;晴天观测时要撑伞,不让阳光直照仪器;观测视线应避免从建筑物旁、冒烟的烟囱上面和靠近水面的空间通过。这些地方都会因局部气温变化而使光线产生不规则的折光,使观测成果受到影响。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角度测量错误实例图片下面是同学们在角度测量实训中常犯错误的实例图片,请指出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单元3角度测量子单元7水平角观测误差与注意事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子单元水平角观测单元角度测量课件.ppt
- T_CSEIA 1005—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要求.pdf
- T_CDSA 504.16-2023_急流救援技术培训与考核要求.pdf
- T_CASME 748—2023_三层共挤锂电池隔膜加工技术规范.pdf
- T_CI 114—2023_道路病害雷达检测技术能力评价标准.pdf
- T_PJDZ 0043—2023_滨海稻区优质水稻品种育秧技术要求.pdf
- T_ZFDSA 04—2023_涂抹类保健用品生产技术规范.pdf
- T_CDSA 201.15—2023_潜水入出水及吊放系统检查与维护保养规程.pdf
- T_SNLCY 001—2022_磷酸铁锂_标准.pdf
- T_ZGKSL 010-2023_重组胶原蛋白透皮吸收测定方法.pdf
- T_ZFDSA 03—2023_粉剂类保健用品生产技术规范.pdf
- T_ZGKSL 009-2023_重组胶原蛋白促人源细胞胶原蛋白分泌测定方法.pdf
- T_CSEIA 1007—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流通规范.pdf
- T_PJDZ 0046—2023_盐粳219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 T_ESSE 003—2023_利川红_团体标准.pdf
- T_IMOIA 004—2023_燕麦素_团体标准.pdf
- T_BSRS 103—2023_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容器——玄武岩复合材料箱.pdf
- T_ESSE 001—2023_利川红生产技术规程.pdf
- T_CCTASH 001-2021_散货机械抓斗的大修与报废条件.pdf
- T_GJSH 000029—2023_快递包装循环共用网络规划建设指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