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舌诊.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未找到bdjson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舌诊

目录

ENT

目录

CONT

ENT

01

舌诊概述

02

舌象基本要素

03

舌诊方法与技巧

04

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

05

舌诊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06

舌诊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舌诊概述

01

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定义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

舌诊原理

舌诊的定义与原理

重要诊断手段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反映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辅助其他诊断

舌诊可与其他中医诊断方法如脉诊、面诊等相结合,综合判断疾病的情况。

舌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

舌诊的历史与发展

现代舌诊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舌诊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成为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舌诊的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工作者关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古代舌诊

舌诊作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舌象基本要素

02

舌质动态

观察舌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例如,舌体强硬为中风之兆,舌体短缩为危重之候,舌体颤动为血虚或肝风内动等。

舌质颜色

舌质颜色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性质。例如,淡白舌主虚寒,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病深热重,紫舌主血瘀等。

舌质形态

舌体形态可以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盈亏。例如,胖大舌多为脾虚,瘦薄舌多为营血亏虚,裂纹舌多为阴液亏损,齿痕舌多为脾虚湿盛等。

舌质

舌苔颜色

舌苔颜色可以反映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例如,白苔主表证或寒证,黄苔主里证或热证,灰黑苔主病重或寒湿等。

舌苔

舌苔厚薄

舌苔的厚薄可以反映邪正的盛衰和病位的深浅。例如,薄苔主表证或病情较轻,厚苔主里证或病情较重,腻苔主湿浊或痰饮等。

舌苔润燥

舌苔的润燥可以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病邪的性质。例如,润燥适中的舌苔为正常苔象,润燥过度则为病态苔象,如润燥苔主津液已伤,腻苔主湿浊内盛等。

舌诊方法与技巧

03

反映脾胃的病变,如舌中苔腻为脾胃湿浊。

舌中

反映肾与膀胱的病变,如舌根苔厚为下焦湿浊。

舌根

01

02

03

04

反映心肺的病变,如舌尖红为心火亢盛。

舌尖

反映肝胆的病变,如舌边青紫为肝郁血瘀。

舌边

望舌的顺序与部位

让患者自然伸舌,观察舌体形态、颜色、润燥等。

伸舌

用压舌板轻刮舌苔,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及易刮程度。

刮舌

观察舌下静脉的充盈程度及颜色,以判断血瘀情况。

察舌下

望舌的方法

01

02

03

舌诊的注意事项

光线

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舌诊,避免光线影响对舌色的判断。

避免患者食用易染色的食物或药物,以免影响舌苔颜色。

饮食

注意患者口腔状况,如有无牙齿残缺、口腔溃疡等,以免影响舌体形态。

口腔状况

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

04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

舌体

正常舌象

薄白均匀,干湿适中,无异常颜色。

舌苔

细腻,有光泽,无异常凸起或凹陷。

舌质

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气血充盈,脏腑协调。

临床意义

细腻,但可能略显湿润。

舌质

多为薄白或白腻,可覆盖整个舌面。

舌苔

01

02

03

04

颜色较正常舌浅淡,甚至呈现白色。

舌体

多见于气血两虚、脾胃虚寒等证,也可见于外感风寒初期。

临床意义

淡白舌

红舌

舌体

颜色较正常舌明显偏红,甚至呈现鲜红色。

舌质

红而干燥,或有芒刺,或伴有裂纹。

舌苔

多为薄黄或黄腻,可伴有干燥感。

临床意义

多见于热证,如心火亢盛、胃火炽盛、阴虚火旺等。

舌体

颜色深红,甚至呈现绛紫色。

舌质

红绛而干燥,有芒刺或裂纹。

舌苔

多为黄糙或焦黑,常伴有干燥感。

临床意义

多见于热毒炽盛、阴虚火旺等重证,如温病热入营血、脏腑实热等。

绛舌

青紫舌

舌体

颜色青紫,可伴有舌体僵硬、活动不便。

舌质

青紫而湿润,或有瘀点、瘀斑。

舌苔

多为白腻或黄腻,可伴有湿润感。

临床意义

多见于寒证、血瘀证,如寒凝气滞、瘀血阻络等。

舌体胖大,肿胀满口,甚至不能闭口。

舌体瘦小,萎缩而薄。

胖大舌多湿润,舌苔常厚腻;瘦薄舌多干燥,舌苔常少或无。

胖大舌多见于脾虚湿盛、痰湿内阻等证;瘦薄舌多见于阴虚火旺、气血两虚等证。

胖大舌与瘦薄舌

胖大舌

瘦薄舌

舌质与舌苔

临床意义

裂纹舌与齿痕舌

舌面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深浅不一,多伴有舌体瘦小。

裂纹舌

01

齿痕舌

舌体边缘有牙齿压痕,多见于胖大舌。

02

舌质与舌苔

03

裂纹舌多干燥,舌苔少或无;齿痕舌多湿润,舌苔常厚腻。

临床意义

裂纹舌多见于阴虚火旺、气血两虚等证;齿痕舌多见

文档评论(0)

137****9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