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酸化灰分的测定 重量法 编制说明.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酸化灰分的测定 重量法 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化灰分的测定重量法》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概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下达的2024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化灰分的测定重量

法》国家标准﹙项目编T-607﹚进行修订。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针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化灰分的测定重量法》标准的修订工作,标委会秘书处进

行了相应的工作安排,安排起草单位对标准中所要采纳的分析方法及指标值进行了充分的实验分析验证,同

时参考近些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市场调查情况,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由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太原)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修订理由和编制原则

本标准作为表面活性剂基础通用类方法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对该类表面活性剂的检测起到积极有

效的作用。由于本标准的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已修订更新,按照2022年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要求,提

出本标准的修订计划。

2、主要内容

新标准与GB/T17831—199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9版的第2章);

——按GB/T1.1—2020要求,增设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取样的引用文件(见第7章,1999年版的第6章);

——按GB/T1.1—2020要求对文件重新进行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与ISO4322:1977相比,存在少量技术差异,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A。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

本次修订保留了原标准中硫酸化灰分的检测方法,并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试验流程如下:

(1)先将瓷坩埚置于775℃高温炉中灼烧2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并称量,称准至1

mg,记录空坩埚质量m。

1

(2)称取约30g实验室样品于已称量的瓷坩埚内,称准至1mg,记录样品质量m。

0

(3)将盛有试样的坩埚放在敞式电炉上,慢慢地加热,至产生蒸汽。取一张无灰定量滤纸,剪成

四分之一圆扇形,对折后立着放入坩埚中,使滤纸吸透试样,点燃滤纸顶端,停止加热,使试样平稳地

燃烧。当燃烧停止,再置坩埚于电炉上加热,重新点燃或自燃,停止加热。这样反复加热燃烧多次,直

至加热后不再被点燃,得到碳化残渣之后,进行彻底地煅烧。

1

(4)使坩埚及其内容物冷却,加入0.5mL-2mL硫酸溶液,充分湿润残渣,加热,逐去过量的酸,直

至白烟消失。冷却,如需要可再补加数滴硫酸溶液,重复操作。

(5)将坩埚放入高温炉内,温度控制在(775±25)℃,保持2h,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并称量,称准至0.1mg,记录含硫酸化灰分的坩埚质量m。

2

(6)计算公式:=21×100%

0

选择常见的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和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验证本方法,实验数据如下:

表1硫酸化灰分测定数据

测试结果X1测试结果X2硫酸化灰分X相对偏差

样品名称

(%)(%)(%)(%)

烷基糖苷12.782.752.761.09

烷基糖苷21.80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