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成语及其来源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是:
A.狐假虎威
B.螳臂当车
C.画蛇添足
D.井底之蛙
2.成语“杯弓蛇影”出自:
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3.“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出自:
A.《战国策》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4.成语“画龙点睛”中的“龙”原指:
A.真龙
B.蛇
C.龙虾
D.龙虾
5.“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6.成语“买椟还珠”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7.“杯水车薪”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8.成语“掩耳盗铃”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9.“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0.成语“朝三暮四”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1.“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2.成语“对牛弹琴”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3.“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4.“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5.成语“对牛弹琴”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6.“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7.“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8.成语“对牛弹琴”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19.“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20.“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成语中,出自《左传》的有:
A.狐假虎威
B.螳臂当车
C.画蛇添足
D.井底之蛙
2.成语“杯弓蛇影”出自以下哪些书籍:
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3.“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出自以下哪些书籍:
A.《战国策》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4.成语“画龙点睛”中的“龙”原指以下哪些动物:
A.真龙
B.蛇
C.龙虾
D.龙虾
5.“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出自以下哪些书籍:
A.《庄子》
B.《韩非子》
C.《吕氏春秋》
D.《列子》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杯弓蛇影”出自《左传》。()
2.成语“悬梁刺股”出自《战国策》。()
3.成语“画龙点睛”中的“龙”原指龙虾。()
4.成语“朝三暮四”出自《庄子》。()
5.成语“掩耳盗铃”出自《韩非子》。()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请简述成语“井底之蛙”的来源及其寓意。
答案:成语“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吾闻之,有鸟焉,名鸱枭,其名为‘井底之蛙’。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寓意是指那些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他们只局限于自己狭小的视野,无法理解更广阔的世界和事物。
2.题目:解释成语“悬梁刺股”的含义,并说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答案:成语“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勤奋用功。其故事源于古代战国时期,苏秦为了学习,曾在梁上悬挂梁木,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此激励自己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
3.题目:谈谈成语“杯弓蛇影”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成语“杯弓蛇影”蕴含的哲理是告诫人们不要因为疑神疑鬼而心生恐惧,要学会正确认识事物,避免无谓的担忧。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时,容易产生过度联想和误解的现象。
五、论述题
题目:结合具体成语,分析成语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答案:成语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文学创作中,成语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文章的词汇,还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绵阳南山2025年高中自主招生数学真卷 .pdf VIP
- 学生公寓引进社会化服务安装自助吹风机项目147.docx
- 粤语学习最新最全教程.ppt VIP
- 2025上海市六年级升七年级暑假数学衔接讲义 第32讲 图形的运动 暑假综合检测二(解析版)(1).docx VIP
-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pdf
- 深海鱼油(syt)课件.ppt
-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分享+课件.pptx VIP
- GB50907-2013 抗爆间室结构设计规范.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pptx VIP
- 大功率充电中压直挂充电技术的发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