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测试卷-教科版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以下形状的透明容器适合让小明用来做雨量器的是(??)。
A.????B.????C.
2.24小时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
A.升????B.毫升????C.毫米
3.我们看到学校的国旗飘向东南方,这时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
4.下列(??)不是降水的形式。
A.大雪????B.冰雹????C.结冰
5.根据云量,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是(??)。
A.台风天????B.晴天????C.阴天
6.观察下面的三幅图,图中所代表的天气与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比较合理的是(?)。
A.晴天打球?????B.阴天晒被子?????C.雷雨天捕鱼
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
1.使用气温计时,要把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的地方。
2.(???)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气温和(???),风速和(???)。
3.记录的天气种类有(???)、(???)、(???)、雨等多种天气。
4.图的云量表示今天是(???)。
5.红旗不展开为(???)风、红旗半展开为(???)风、红旗全展开为(???)风。
6.气象工作者将气温计放在(???)内测量气温。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风速可分为13个等级,我们通常用东南西北4个方向来描述风向。(??)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3.气温计上,自0℃向上,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4.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5.天气在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变化。(??)
6.下冰雹也是降水的一种,但没有办法测它的降水量。(??)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连一连。
?阴??多云??小雪??雷阵雨??晴???小雨
五.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你认为了解天气的变化有什么重要性?
2.请你说写出2条有关天气的谚语。
3.请你写一写二十四节气歌。
4.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六.材料题(共1题,共5分)
1.培优训练。
12月26日12时10分,杭州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中午到上半夜该市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请有关方面注意防范持续降雨和短时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小流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阅读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出现这样的预警信息,应尽可能不要外出
B.天气状况会与一些自然灾害相联系
C.不良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七.综合题(共2题,共13分)
1.根据表中记录的气温数据准确分析。
(1)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出现在(???)。
(2)推测上午10时的气温大约是:(???)。
(3)气温一天的变化规律是(???)。
2.下图是小明同学用一个底部不规则的烧杯制作的一个简易雨量器,烧杯的底部没有刻度。用这样的雨量器怎样测量降水量呢?请写出你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5.B
6.A
二.填空题
1.空气通畅
2.天气日历;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风向
3.晴天;阴天;多云
4.晴
5.无;微;大
6.百叶箱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①可以及时预防、减少暴雨、台风、沙尘暴、冻雨等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②可以合理安排出门旅行、航海游玩。
③可以及时播种和收割。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合理即可)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六.材料题
1.ABC
七.综合题
1.早晨;中午;13℃或14℃;气温一天的变化规律是早上气温逐渐上升,中午最高,下午逐渐下降
2.在测量前将水倒入烧杯至0刻度线。
文档评论(0)